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
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与现代社会对孩子的独立的要求相比,中国孩子独立能力都较薄弱。根据资料分析,在我国的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日趋严重。他们从小到大,处处离不开父母的照顾。结果是让孩子养尊处优、心理脆弱、独立能力差,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气缺乏。四年级的小学生不会剥蛋壳,大学生开学是“全家总动员”,甚至有大学生把不会洗的衣服用包裹寄回家,离家读书领着父母去陪读……这些现象真的令人担忧。在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大。难道我们的孩子天生缺乏独立的能力吗?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不缺乏“独立基因”,只要给他环境,给他条件,教育者合理引导,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独立的一族。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行动,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一旦孩子能够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深藏在他身体内部的各种潜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呢? 一、家庭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首要场所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是溺爱,从而影响了独立意识的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独立老师。父母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儿童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培养了儿童独立生活能力。二、学校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主阵地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事做好的心情。一个人的责任感强烈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只有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才能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独立的承担责任,并很好地生存、生活下去。在教育中,注意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承担一些应该而且能够承担的责任。在班级管理中,采用“班干轮换制”、“事务承包制 ”,努力做到“ 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2、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学生通往独立的道路,因为劳动不只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孩子只有从小参加劳动,才能练就各种照顾自己、帮助别人、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解放学生的手脚,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内容上来说,要尽可能丰富多彩,赋予劳动新的内容和新的内涵.如我们可结合实际和当前形势,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爱我家园,人人有责”“争当小能人”等活动;在形式上来说,要尽可能生动活泼,要可操作性、计划性、趣味性。通过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勤劳、负责任的心理品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3、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帆风顺只能是良好的祝福。因此,在意志毅力方面,我们要对学生着重进行意志和毅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遇到困难始终不低头,不气馁,而是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是独立生活能力形成的基础条件,如果缺乏这样一种精神,独立生活能力将难以培养形成,要想成就的事业会半途而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用活生生的例子令人钦佩的精神感染他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小做起,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培养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三、社会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大课堂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产生了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独立倾向,我们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到更广阔的天空中去。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提倡学生尽早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经受锻炼。要想在社会中如鱼得水,学生必须学会了解、熟悉社会环境,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可以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将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通过社会体验活动,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尽可能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机会,让我们的学生早些脱离父母的羽翼,少一些依赖,多一些体验,多一些磨砺,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