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提供这个安庆日本留学代理机构电话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抗日英雄资料(2位)(王步文的人物年表)

抗日英雄资料(2位)

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说一下,邱少云是抗美援朝英雄。抗战英雄人物有好多啊,像左权、杨靖宇、马占山、赵尚志、董存瑞、叶挺、徐向阳........ 向阳存瑞、叶挺、徐向阳邱少云 狼牙山五壮士

刘忠:1936年黄埔军校11期学员,就读于成都北较场。分别参加了1938年武汉会战、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由排长升为营长,左手臂被枪打穿负伤。1946年退役,在隆昌的兵站工作。于1995年去世,享年83岁。

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5年于台北去世,享年94岁。

罗昌举:经历了1938年的成都大轰炸。1940年在重庆就读于国民党国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军11飞机修理厂,抗日战争中在凤凰山机场作为一名地勤人员做出过很多贡献。抗战胜利后调任77空军留守站任负责人。1949年担任西南空军司令部(原国民党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队的分队长。1954年后,一直在地方担任技术工作至2003年才退休,现年83岁。

张文志:1934年仍是个学生的他满怀救国热望投笔从戎,在广安加入杨森部队,并考入干部大队,一年半后升为排长。1936年随杨森部队撤出四川,转战贵州。从贵阳日夜兼程参加上海保卫战,成为部队中仅剩的军官,并于火线中升为连长。1939年参加了长沙会战。同年,调入黄埔军校学习。

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百度的抗战吧中有

/f?kw=%BF%B9%D5%BD

实际上抗战英雄人物的事迹太多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个人推荐你去看看八百壮士和喜峰口抗战的事迹,网上有很多相关报道。

喜峰口抗战:公元一九三三年初,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长城抗战全面爆发。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临危受命,开赴喜峰口一线,据险抗敌。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亲临前沿,指挥督战;一零九旅旅长赵登禹身先士卒,裹伤陷阵。全军将士挥舞大刀,浴血拼杀;关内民众舍生忘死,奋勇支前。硝烟弥漫,日月因之失色;刀光闪烁,倭寇为之胆寒。自三月九日起,战数昼夜,毙敌 五千余。日酋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荣誉尽丧于喜峰口外!”捷报传开,举国振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唱彻华夏。

八百壮士: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与此同时,上海人民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支持和鼓励着壮士。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慰问品、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入了四行仓库,支持壮士们抗击日军。战至30日,守军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

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王二小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1914年初,忧愤国事,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右翼兵团总司令。

1940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集中了10多万人的兵力,再度侵犯湖北襄樊,首当其冲的就是张自忠所指挥的右翼兵团,张自忠率部浴血奋战,日寇攻了五天五夜,未能越雷池半步,只得掉头鼠窜,张自忠亲率部队,尾追敌人,沿途斩杀无数,敌寇死伤达五六万人。

同年5月7日,张自忠杀敌心切,率总部直属特务营和74师3个团共2000余人,从宜城窑湾东渡汉江,夜宿距宜城东北6公里的南营。8日拂晓,率部北进,清晨抵长山西麓南瓜店。于是,一场惊英豪泣鬼雄的战斗便在这个小山村一带拉开。在南瓜店,张自忠部队活捉一掉队日本兵,得知敌三昼夜不停息地向北窜犯。我部稍作休息,即冒雨出罐子口向北追,因道路泥泞难行,薄暮方赶到距南瓜店不远的襄阳境境内方家集。知敌刚从这里离开,现行军在方家集东贡几里外,张自忠遂令部队向敌人发起猛攻,我军一发发炮弹在敌阵地开花。直到敌人发现我兵力不多时,便掉过头来猖狂反扑。部队在方家集一带一连激战了两昼夜。

当时,日军约万人,多于我军数倍,且敌人拥有飞机、坦克,而我军连日行军作战,无一日修整,加之远离后方,得不到补充,又拼杀了几日,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我军终因力量悬殊,于5月16日,部队被迫退回南瓜店,电台已被敌炮炸坏,与后方联络中断。凌晨,敌人集中兵力,从东南西三面向我南瓜店猛扑,12架敌机在空中盘旋,扫射轰炸,掩护步兵冲锋,我方浴血备战,多次击退敌人。到上午10时许,南瓜店到处是枪炮声,如同六月滚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尘土硝烟弥漫空际。太阳也变成了昏**的圆盘,整个阵地笼罩在铁和血的火海之中。

张自忠将军始终站在一个小山包上,拿着望远镜一边观察敌阵,一边传令:对敌人要狠狠地打!子弹打完用刺刀拼,刺刀断了用拳头打,用牙咬!

敌三面围攻,网开一面,企图把我军向北压迫至长山坪开阔地带围歼,三面火力集中到我军不到1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此时,我军已打退敌军5次进攻,伤亡惨重,险况频生。李致远参谋对张自忠说:“敌人三面包围我们,不如暂时转移,重振旗鼓,再与敌作战。”张自忠火了,大声说:“当兵的临阵退缩是要杀头,当总司令遇到危险可以逃跑吗?难道我们的命是命,前方战士的都是士坷垃?什么包围不包围,必要不必要,今天的事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

我军杀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敌人凭借其兵力优势,一股刚退下来,另一股又蜂拥而上。我军在弹药殆尽之际,用刺刀和大刀冲杀。突然,飞来一颗子弹从张自忠左臂三角肌处穿过,鲜血立刻渗透了呢子制服,警卫人员不约而同地围在他身边做掩护。

激战到下午两点,张自忠所带官兵仅剩20多人。敌人包围圈在缩小,情况万分危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张自忠激动地说:“这正是军人杀敌报国的好机会,我决不后退!”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左侧穿过,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眉目可见,敌我短兵相接,混战一起,展开了肉搏,张自忠自知伤重不救,大声对左右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人民、对长官问心无愧,大家要努力为国杀敌,勿忘我志!”刚说完,从东南又飞来几颗子弹,张自忠太阳穴和左眉梢上部各中一颗,倒地身亡。

长山在怒吼,汉江在流泪。人民的好儿子张自忠率部连战9日,杀敌数千,以死报国,坚守阵地,受伤不退,竟以身殉国,时年50岁。其彪炳人寰光辉照耀的民族英烈气概震慑敌军,激励国人奋勇杀敌,直至日军投降。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

杨靖宇

1927年加入中国***。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

1929年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有关教育实践工作的总结范文三篇

想要让自己的教育实践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学会写 工作总结 是很重要的,总结的内容需要在我们思考工作完成情况后得出的,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有关教育实践工作的总结范文三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 有关教育实践工作的总结范文1

?自10月3日至11月25日,历时8周的教育实习工作已圆满结束。本次教育实习以全新的理念和良好的收效,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教育实习工作

?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它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占用8周的教学时间。过去我院教育实习工作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实习基地学校进行,整齐划一,便于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毕业分配制度的取消,同时高校办学规模又在不断扩大,新的问题出现了,就业已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走出一条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就业之路是实践教学工作人员长期考虑的问题之一,将教育实习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开创新型教育实习模式的方案出台,标志着我院教学思路已与人才市场接轨。部分学生边实习边找工作单位,或者到用人单位(学校)实习,通过实习全方位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便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

?二、以人为本,精密组织,细致安排,提前做好本届教育实习准备工作

?教育实习工作是一项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它的涉及面很广,并且和外单位的人打交道。这项工作要求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沟通,谦虚谨慎,敬业奉献的优良品质。实习办同志本着对学校、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1、制定微格训练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微格训练是教育实习的前奏。由于我校在两区办学,龙山校区微格训练设备尚未安装,该区学生训练时须到菱湖校区进行。实习办同志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安排交通车辆(或交通补助)等后勤工作,保证微格训练正常进行。该项工作历时两个月,教育技术系工作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工作。

?2、安排、落实集中实习生的实习学校

?本届集中实习生共683人,现有的12所教育实习基地学校承担了大部分实习任务。实习办工作同志早在5月底就到各实习学校联系实习事宜,尽量要求给实习生多上课,让学生放手干。非实习基地中学也积极接收我校实习生,表现出对高等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如安庆石化一中、安庆十七中、安庆九中等。

?3、本着改革的精神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分散实习工作

?分散实习的工作模式,目前我们还在摸索阶段,但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实习办同志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度,把握好每个细节。如从学生的申请到辅导员意见,从实习学校的接收函到安全承诺书,每个环节都不能疏漏,否则分散实习就会走过场,流于形式。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实习质量

?教育实习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于20__年的国评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实习办同志决心要乘着评估的东风,把实习工作做得更好。

?1、院党政领导亲临教育实习一线指导工作

?实习期间,院领导赵晓和、汪青松、郭化兰、时新中、王海燕、殷红等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亲临实习一线,先后到安庆一中等等学校看望实习师生,指导实习工作。校领导勉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前进中的母校争光。广大师生表示不负重望,用实际行动自觉维护我校良好的社会声誉。

?2、院、系领导亲自挂帅,指导实习

?各院、系十分重视教育实习工作,成立了实习领导小组,负责人亲自参加,指导院系学生实习。他们本身工作十分繁忙,有的课时多,有的行政事务重,有的还要给研究生上课,但都能克服困难,把实习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使得本届实习工作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外国语学院陈光明书记、张杰院长坐阵石化一中指导实习,文学院罗国全副院长几次到枞阳中学听课、指导实习,教育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技术系曹长德副主任一人指导几个实习点的班级活动和教育调查。

?3、实习办同志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实习工作十分辛苦,实习办同志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如做经费预算、联系实习单位、后勤保障、检查实习工作、协调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基地建设工作、收集实践教学材料、召开实践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实践教学工作等。我们决心在院、处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以改革的姿态做好各项工作,迎接我院第二次评估,为开创我院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

有关教育实践工作的总结范文2

?5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月份,学习对外汉语已经快两年了,还没有真正的见到过留学生,说起来还真是挺遗憾的。这个月学校组织我们对外汉语的学生到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看留学生上课,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天我们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伴着滂沱的大雨我们好不容易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我就开始幻想这个课堂到底进行过怎么样的课堂呢?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陆续的进入教室,他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和黑眼睛,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不一会又进来一个老爷爷,说了一句:“おはよう。”我以为他是老师呢,就回了一句:“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谁知道他看也没看我就回到座位上坐下了。我当时很是尴尬。但是也开始了解,留学生的课堂并非都是和我们一样大的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是不论如何,他们选择了来到中国的土地上学习汉语,这让我深深的感动,深深的自豪。

?我认真的跟着他们上课,他们完全是和我们不同的课堂,,比如他们上课不用站起来回答问题,比如学生的年龄比老师大很多。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第二外语课堂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同时,作为对外汉语老师一定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还要有一种我是老师的坚定立场。就算学生的年龄比自己大,也能不畏不抗的,从容的讲授中国文化,当然这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常年积累的经验做支撑的。作为对外汉语的教师在外人看来很简单,不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嘛,只要是中国人都能教,以前我虽然没有把它想的那么简单但是也没有想过他是那么的复杂。作为对外汉语的老师他必须不但要知道语言的来源,讲清楚语法知识,更要知道中国的各种大事小情。本来汉语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很多语法现象无法解释,再加上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要掌握的东西简直太多了,而且如果你不掌握一定的知识你即使站在对外汉语的讲台上你也是没有自信的。很快就会被学生所淘汰的。

?对外汉语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很敏捷的的思维能力和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当的耐心。因为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很多都是成年人,他们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有时候他很难理解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一些东西,于是他们就会一问到底,在你给他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带出下一个新的问题,就这样一个一个的接连下去,更令人头疼的是在问了一大圈之后他还会回归到第一个问题上,你就只能耐着性子重新解释这个问题。有的时候因为他们先入为主的本国习惯很可能在课堂上作出中国人认为很不礼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大的胸襟来包容,比如上课迟到是有些国家学生的惯例,太过自由没有中国师生的那么严格的规矩。有时候真的会影响到教师上课的心情,这就需要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了。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在那些对外汉语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外汉语教育的技巧,比如做练习的技巧,口语课的技巧,单词学习的技巧,课文学习的技巧等等。对外汉语教学的技巧在书本上也学到了不少,这么生动而真是的感受还是第一次,很多技巧被不同的老师反复使用,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个口语练习的技巧不论是汉语综合课还是汉语口语课都在运用。还比如手势法,领读法等也广泛运用。同时在口语教学中老师们都注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意到的汉语发音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的语调变化。但是我也发现对外汉语课堂的很多形式跟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借鉴。

?通过这次看课,不仅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所收获,在交际技巧上也有了一定的长进,在下课期间,我们主动找留学生交流留下了他们的电话号码,我知道了其实人与人之间就在与主动开始讲第一句话,我们收获了很多留学生朋友,同时我还成为了一位日本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真正对汉语感兴趣的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出于工作和交际的需要,他们对汉语还是有一定的抵触和为难情绪的,认为汉语很难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才能交给他们需要的的汉语,并且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汉语。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思考这一问题的。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与留学生的交流却刚刚开始,我对与想称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室的理想更加的坚定了。我渴望把中国的文化告诉他们,让他们也感受古来文明带给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我希望在她们的世界里探索我们的未知,只有在他们的疑问中你才会发现自己对于祖国的了解其实很少很少,才会明白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所学到的东西将会一直在我的心中停留,指导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理论指导实践,但实践中有很多的是不是理论所能预知到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总结经验。这次对外汉语实践的经验对于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将永远的记住这次经验。

?交流确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尤其在语言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擦出来的火花是有无限力量的。珍惜每一次交流的机会,我们将会走的更远。

?

有关教育实践工作的总结范文3

?一、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

?(一)教学实践基地类型单一,与就业脱节

?目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仍是以培养体育教师为目标,实践教学内容仍大多集中在对学生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学习、教育实习等方面,选取的实践教学基地多以中小学为主,忽视了对体育运动相关行业知识信息的拓展和认知,忽视了对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

?从学院到教师,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考察制度健全。相比之下实践教学工作考察制度松散,教师也普遍存在不重视、走过场的心态,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对教学结果进行有效的考核,导致学生将实践学习机会视为休息放松的好时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本就不多的实践教学机会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未得到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

?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学生以听课学习为主,实践教学更多地停留在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层次上,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没有提供对学生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训练的相关课时安排。

?(四)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培训意识不强

?除中小学外,其它的体育培训机构、运动健身企业等多为私企,且普遍规模较小,他们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对学生实践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系统的培训课纲,只是就一些表面的肤浅的工作流程等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学生没有机会全面的了解或参与实践工作,达不到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职业特点,锻炼实践本领,提高职业经验的目的。

?二、体育教育专I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紧扣能力培养,紧跟学生就业方向,拓宽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渠道

?结合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加强对相关行业产业的调查了解,拓宽教学实践基地的选择方向,反复研究,确定更多适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行业领域,从中选择规范的单位与之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如针对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选择房地产公司、商场等从事销售行业的企业进行专项培训;针对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选择中小学校,参与学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策划、裁判等工作,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明确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学生的思想引导

?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考核机制,增加实践教育课时比重,加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加强负责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学校主管部门和体育专业院系的协调配合,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上加强沟通,使之更好的为实践教学工作服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应更好的研究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教案的编写工作,使实践教学工作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之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同时应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教育课程时更好的理解所学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的实践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明确以后的学习目标,为毕业后的择业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充分发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作用,科学安排相关课程

?校内专业设施相对齐全,应充分发挥设施优势,为学生实践提供保障。学校应加大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结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设施,如健身器材、广场健身设施等,并设置相关实践课程,为每位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应主动聘请相关专家、行业优秀人才等作为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对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老师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职业信心。

?(四)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

?每一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凝聚着学校相关部门、教师的心血,应充分发挥其教学实践作用,使之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应根据其特点,适时的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明确教学实践目的,提出教学实践培训的纲要和内容,与教学实践场所提供方签订详细的教学实践合同,为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带队教师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落实教学实践培训的内容,使每位学生在校外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的得到锻炼和提高。

安庆张汇滔是什么人,为什么给他修纪念馆?

张汇滔是个投机分子、野心家、成功的政治骗子。

张汇滔不是安庆人,他是寿县人,早年受孙中山先生影响,回家乡从事革命。在寿州光复的过程中,由于不服王庆云当淮上军总司令,于是和河南新蔡人阎子固一起另组“淮上军”,自封总司令,让阎子固为副司令(见《任芝铭存稿》,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23页)攻占了河南商城县和固始县,准备进攻新蔡县时,被北洋军姜桂题部的毅军阻挡在洪河入汝河处(新蔡县南)。他让阎子固独自阻击毅军,自己却跑到颍上县,占据县城,搜刮勒索老百姓的武器、金银珠宝、粮食牲畜,闹得“怨声载道”(见民国《颍上县志·大事记》);后来,颍州(今阜阳)革命党人、颍州光复的领袖程恩普(他们是战友,曾经受孙中山之命策划南京起义,因同志被捕而不果)到颍上迎接张汇滔,而张汇滔派出的探子、寿县人徐国柱告诉张汇滔,说颍州非常富裕,远比颍上强,于是张汇滔遂率部进军颍州,滞留18天,抢掠官府(此时已属于程恩普部革命军)财物,敲诈勒索当地士绅、富户,程恩普劝他西征夺取京汉铁路以支援南方革命,他根本不听(见民国《阜阳县志续编》)。直到1911年12月11日,被河南布政使、河南军务帮办、北洋军武卫右军左翼翼长倪嗣冲率部包围阜阳,几乎全歼,张汇滔只带了数十人缒城逃出阜阳。他逃到河南固始县的三河尖,聚拢残部,回到寿县,王庆云他们根本不承认张汇滔的淮上军是革命军(见李良玉著《倪嗣冲年谱》黄山书社2010年版,33页),他只好丢下部众,孤身前往上海。在那里他大肆吹嘘自己率军出征皖北,“光复”了皖北23(一说22)州县,南方革命派的报纸不知真假,都按他说的刊发出来,于是现在的史料中都认为张汇滔是光复皖北的革命英雄。

后来淮上军内部分裂,许多高级军官向王庆云索要军饷,甚至拿枪逼着王庆云,王庆云觉得实在没办法呆下去,就借口到南京求援,丢下部队跑了,副司令李诱然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张汇滔得知消息后,从南京回到寿州,赶走了李诱然,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淮上军总司令。但是,后来在第一次北伐时,他随皖军卢镜寰部进攻盘踞在阜阳的倪嗣冲,结果以明显的优势又败给了倪嗣冲。后来,南北议和成功,张汇滔部淮上军成为皖军的一部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指使军咨使(国防部长,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段祺瑞裁撤南方革命军,安徽在都督柏文蔚的领导下也进行了裁军,史称“安徽裁军”,“其中张汇滔的淮上军一旅被指‘军纪太坏’全部撤裁”(季宇:《铁血雄风——辛亥革命在安徽》,安徽文学期刊《清明》2011,5)。但是,张汇滔虽然没了部队,却跑到孙中山先生身边,当了军事参谋,后来国民党改组,他竟然受孙中山重用,指示让他负责沿江七省党务。就在他春风得意,事业走到顶峰的时候,被倪嗣冲派他的儿子倪道明刺杀,几天后不治身亡。

张汇滔不是寿州光复的主要领导者,光复后也不是淮上军总司令,是副司令兼参谋长。但到后来王庆云离开淮上军后,他赶走了李诱然,自任总司令,就向外界吹嘘自己一直是淮上军总司令,光复皖北的英雄。外界不察,帮助吹嘘,遂使其谎言散布两淮,把阜阳等地的国民革命军的功劳都归到他的名下,可笑这些竟然都成了“史实”,这也是现在的许多历史学者不知辨伪,只会抄袭陈说,“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隐去了历史真相的结果。唉,当代还有没有真正懂得历史,帮我们还原历史真相的学者啊?

史实俱在,志书上写得非常清楚,希望有识者明察!

总结张汇滔的一生,他就是个政治骗子!安庆人之所以要给他立碑,是因为他被倪嗣冲派人暗杀。安庆当时是安徽省的省会,现在安庆人想继续省会梦,所以由市政协提议给张汇滔立碑招魂。但是他对国民革命真没有什么功劳,尤其是在阜阳,只起到破坏程恩普革命成果的作用,在颍上县的“革命”成果就是赶走当地的满清官吏,然后把颍上县城勒索一空。现在还在给这个骗子立碑、造墓、成立研究会、建园纪念,真是笑话!

王步文的人物年表

清光绪三十年(1904)入私塾。民国4年(1905)春,求学于革命党人刘若愚兴办之刘氏族学(后改为粹新小学)。6年与王效亭等在粹新小学学生中组织乐群会。秋,领导学生反对学校增收学杂费,被开除。

7年(1918)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8年(1919)在《中国今日之大病安在》的作文中提出“政治不良,从而革新之,社会不良,从而改造之”和“收回民权,发扬民权,推倒军阀”的主张。同年5月8日,安庆学生声援五四运动,他带领学生游行演讲,动员民众奋起抗争。5月10日,安庆学生上街游行,他与方乐周等7人代表各校学生,向省长请愿,要求以安徽省名义电请北京政府:誓保青岛,释放被捕学生。最终被迫省长吕调元致电北京政府。同时积极参与组织安徽学生团、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当选为省学生联合会委员。6月,领导学生查禁日货,并带头将自己所用的日货全部烧毁。为阻止日货流通将各校派出的学生检查员分为4队,轮流值班,日夜查检江岸码头进港货物,向商民宣传抵制日货道理。在安庆黄花操场举行的焚毁日货大会上慷慨陈词,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还协同蔡晓舟在安庆创办《黎明》周报、《安庆学生》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反对旧礼教、废除封建等级制度。8月,先后开办工农夜校、工商夜校、义务小学,向工人、店员、城市平民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9年,同余大化等在省立一师宿舍内开办秘密图书室,购买《***宣言》、《唯物史观浅说》、《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同年9月,转入六邑联立中学读书。

10年(1924)4月,参加蔡晓舟召集的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立会议。6月,协同方乐周等组织安庆学生为要求增加教育经费,举行游行示威。六二惨案发生后,四处奔走,呼吁严惩凶手。纪念六二烈士的血衣亭落成后,题写“醒皖第一声”横匾。秋,李兆珍贿买省长一职,引起安徽各界一致反对,被推选为筹划拒李运动的学生领导,将学生组成纠察队、义勇团,遍布安庆江岸,日夜巡视,阻李登岸。李兆珍化装偷入城后,又组织学生包围省长公署,迫使其离宜。11年3月,芜湖黄包车工人举行全行业罢工,王步文以学联代表身份赶往芜湖,协同薛卓汉领导这场斗争。12年10月,再次加入团组织,不久,加入中国***。同时组织安庆学生反对曹锟贿选,动员各界举行声讨大会,并率领学生捣毁议员何雯、张伯衍的住宅,遭到当局通缉,被迫离宜。13年,进入上学大学社会系学习,继续领导逃亡上海的安庆学生,恢复《黎明日报》,并以此为阵地,与反动军阀进行斗争。冬,回到安庆,并登报联络原安徽省学生联合会逃亡学生回宜,恢复并改组学生联合会,任副主任委员。是年12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发展部分国民党党员,帮助建立国民党在安庆的基层组织。

14年(1925)被派往日本留学,与童长荣等组织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任特支常委,并以国民党党员身份联络国民党进步人士组成东部支部。次年10月,代表国民党驻日支部回国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16年(1927年2月)奉调回国。5月任中共安徽省临委组织、宣传委员,9月任皖中特派员驻安庆。往返于安庆、潜山岳西等地,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的面目,整顿组织,清除变节份子,发展积极份子入党,并根据安徽省临委10月25日第二次执委会决议,在安庆建立中共怀宁县临委,任临委书记,指导安庆、潜山、桐城、庐江等县党的工作。17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分管组织。次年3月,任中央巡视员,到桐城、庐江、六安等地,贯彻党的六大精神。9月,调上海党中央干训所学习。结业后,任训练所主任。在此期间,编辑《社会运动辞典》(19年由上海明日书店出版发行)。19年7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10月,受中央委派再次来安徽筹建省委。20年2月省委成立,历任省委代理书记兼组织、宣传部长,省委书记。4月6日,因叛徒出卖,在芜湖柳春园主持省委会议时不幸被捕,19日押解安庆饮马塘监狱。陈调元组织特别法庭,对王步文先行收买。收买不成,继以酷刑,虽受尽折磨,仍坚贞不屈。得悉同期被捕这林凌生有开释希望,即悄悄托其带信向中央报告叛徒情况及安庆狱中同志处境。就义前致信其妻方启坤:“我为革命而死,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应抚养爱生,以继予志。”5月31日,在安庆北门外就义。

洋务运动中对于出国留学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一)幼童赴美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朝签订了一系列屈辱条约,清廷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形势,从“天朝上国”的梦中醒来。自强以图御侮成为朝野上下的主体意识,于是以向学习西方为目的留学运动得到了实现。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幼童留美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端,是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

清末留学教育始于留美,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是容闳倡导留美。容闳是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了解了西方政治和文教等制度。他认为要改变中国的面貌必须造就一批具有新思想的人才,学习先进的西式教育。留学教育思想经由容闳提出,在上层实力派官员中宣传,使一部分中国人逐渐意识到了留学教育的重要性,引发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幼童赴美。

二是美国最早与清政府订立了留学条约。1868年在美国人蒲安臣的协助下,国人出访美、英、法等国,并和美国政府订立了《蒲安臣条约》。该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美国人可以在中国按约只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在美国一体照办。

三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举措影响了清政府。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日本也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由于中国和日本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故双方都很关注对方的情况。在日本向美国订购了两艘军舰,并计划学习其海军军事学及造船航海技术时,这些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传统观念的改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廷在洋务派大员的促请下,于1872年夏末派出了第一批幼童赴美学习。

(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

在洋务运动时期政府除了派幼童留美之外,还派了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学习。政府派留学生赴欧,主要出于加强海防的需要。清政府在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胁,急切希望创办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但是人才奇缺,技术问题也难以解决。

于是清廷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重金雇用洋人,充当技术顾问。但是,雇用洋人花钱多且有许多弊病。

二是开办新式水师学堂,培植海军人才。福建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学习自然科学新式学校,由于水师学堂的课程太浅且技术知识落后,满足不了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的需求,再者聘请的外国教师和技术人员按合同约定期满归国。如何使船政学堂继续办下去及提高船政学堂毕业生的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派遣学生留学的建议,“臣窃以为欲日起……赴英国深究驶船之方,速则三年必事半而功倍。”

和留美幼童派遣的动机一样,清廷向欧洲派留学生也是出于办洋务企业的需要,只是更具体而明确地和创办海军联系在一起了。留美幼童的扬帆赴美,开了留学生的先河;国人有去欧洲各国游历,介绍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1876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中英有了正式外交关系,这都为留欧生的启程铺平了道路。

洋务留学时期的留学生的选派工作

作为第一批清代官派留学生,政府并未设立专门的选派机构,选派工作主要由曾国藩等地方洋务大员负责。1871年初“访选”首批赴美留学生时,在上海设立了出洋肄业局这一临时机构,负责留学生的选派。1872年洋务大臣曾国藩的去世,使幼童留美事业的主要责任人改为李鸿章,他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出洋肄业局的命运。尽管他给予了很多的扶持,但终因受到清政府更高层权力的制约,裁撤了出洋肄业局。

清政府在这一时期也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留学教育在中央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选派留学生也没有统一的专司机构,因而洋务时期留学生的选派基本上都是各省官员各自为之,有很强的随意性。

由于没有统一的选派机构,对选派工作也就没有统一而完整的筹划,致使选派时断时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派的进程,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清政府虽然初步制定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的文教政策,但在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方面还有待于发展。

留学生的选派调件

选派条件是针对所选派的留学生而言的,总体看来,政府在洋务留学时期选拔要求较为严格但尚未规范化。挑选幼童出洋,为中国首创之举。挑选什么样的人出国留学,则成为奕诉、曾国藩等人最关注的问题。1871年9月3日,曾国藩上奏《挑选幼童赴泰西章程》十二条,在奏折中说到,选派学生赴泰西惟是试办,且有两难:选材和筹费。“盖聪颖弟子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奕?对留学章程提出修改意见,尤其对招考条件作了更加详细的说明:首先要年龄幼稚;年龄越小就越不易受家庭所累,便于专心学习。其次须身家清白有殷实保证,体质经医生检验,方为合格。[6]第三要求中文有功底。留学章程规定,必须“曾经读中国书数年,携至上海公局考试,以节靡费。”最后在初次应考合格之后,送入上海预备学校,进行中西文强化。但进入预备学校,并不等于就一定能出洋留学,还要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出国幼童是经过多次挑选出来的,所谓“选材难”是难在选材“精”上,它坚持宁缺毋滥原则。

洋务时期的留学绝大多数属于公费留学,政府对留学生的选派要求甚为严格,但由于这一时期还处于派遣留学生的初期,政府尚未有经验可循,再加上社会对西学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生源主要来自东南沿海比较开放的地区。经验不丰富和生源不充足,都使政府在制定留学生选拔条件时不可能有高的限定,从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对留学条件的要求较简单,招生选派也尚未规范化,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洋务留学的局限性

洋务派尽管承认西方科学先进,但坚持认为清王朝的统治体制和伦理纲常是最好的。封建伦理纲常是治国之本,西方的那些科学技术只是“奇技浮巧”之类的末端之学。他们对西学的认识仅是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认知,停留在简单的器物层面,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粗糙零乱,未能对留学生的选派作通盘筹划,未能调动各地在派遣学生出洋的积极性,这必然影响留学教育的发展。在对留学生的管理中过高的中文要求和严格的思想控制,与远赴他国研求学术的终极目标及派遣初衷实难相符,对于某些政策的明显失误未能从深层加以反思,致使最后回国留学生大多进入了洋务事业各部门,进入学术思想界的则为数甚少。总之这一时期制定的留学政策,尽管具有极强针对性,但不具有规范性、系统性。

清政府派遣留学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和西方文化冲击下起步的,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留学政策的制定既受封建制度旧观念的影响,又受现实的社会环境的限制。在一个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阀混战的社会里,不可能有一个完善的留学政策,且会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失误。

秋瑾故居联系电话是多少

秋瑾故居****:地址:浙江省绍兴市塔山南麓今和畅堂35号电话:0575-8063369

秋瑾故居景点简介:

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古城南部塔山南侧和畅堂,背依青山,面临和畅堂街道,是秋瑾长期生活、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秋瑾是我国杰出的女革命家,妇女解放的先驱者,辛亥革命重要的***之一,因此,秋瑾故居就成了民主革命重要文物,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故居共分五进,第一进为门厅,有平房五间。门楣匾额秋瑾故居四字为何香凝所题。第二进结构较为复杂,有会客室、客厅、过道、餐厅和秋瑾卧室,也是秋瑾家人当年的活动中心。卧室中的陈列多为秋瑾使用过的遗物,卧室后壁有夹墙,内有一间小密室,是秋瑾密藏文件和枪枝的地方。第三进原为其兄住室。第四进是秋瑾母亲的住处。第五进为厨房。

秋瑾(18751907),字璇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生于福建闽县,后随家人回绍兴。1904年留学日本,年底回国,在绍兴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第二年七月再次赴日,并参加了同盟会。1906年回到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宣传民主革命。1907年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共同策划与领导浙皖两地起义。徐锡麟在安庆仓促起义失败后波及绍兴,七月十三日,清兵围攻大通学堂,秋瑾率众抵抗,经过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七月十五日英雄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绍兴有关秋瑾的文物古迹还有大通学堂、秋瑾烈士纪念碑、风雨亭、秋瑾祖居等,都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物。

二战后日本向华投降后有129万侵华日军在中国十个战场上向中国政府军交枪投降,请问是哪十个战场,谢谢~~

是15个战区(一个在越南河内,但也属于中国战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尔后,国民党将中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以何应钦为全权代表。

第一受降区:以第一方面军卢汉为受降主官,日本投降部队的集中地点在越南北部,办理投降事宜的地点在河内。

第二受降区:以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为受降主官,日本投降的部队集中于广州,并在广州办理投降事宜。

第三受降区:以第七战区余汉谋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和办理投降的地点在汕头。

第四受降区:以第四方面军王耀武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长沙、衡阳、岳阳,办理投降地点在长沙。

第五受降区:以第九战区薛岳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南昌、九江,办理投降地点在南昌。

第六受降区:以第三战区顾祝同力受降主宫,日军分别集中于杭州、厦门,办理投降地点在杭州。

第七受降区:以第三方面军汤恩伯为受降主官,日军分别集中于南京、上海并在此办理投降事宜。

第八受降区:以第六战区孙蔚如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汉口、武昌,办理投降的地点为汉口。

第九受降区:以第十战区李品仙为受降主官,日军分别集中于徐州、蚌埠、安庆,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徐州。

第十受降区:以孙连仲为平津地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天津、北平、保定、石家庄,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北平;以李延年为济南、青岛、德州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青岛、济南,办理投降的地点在济南。

第十一受降区:以第一战区胡宗南为受降主官,日军分别集中于洛阳、新乡、郑州,办理投降的地点为洛阳。

第十二受降区:以第五战区刘峙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郾城、商邱,办理投降的地点为郾城。

第十三受降区:以第二战区阎锡山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地点由阎指定,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太原。

第十四受降区:以傅作义为受降主官,办理投降的地点在归绥。

第十五受降区:台湾、澎湖列岛,以陈仪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地点由陈仪决定

辛亥革命有哪些英雄人物

田氏双烈——田淑扬、田激扬,是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人。辛亥革命时期,他们为救国救民英勇奋斗,前仆后继。

田淑扬生于1884年,字亚豪,在家排行老三。1905年,在长兄田仲扬的影响下,考入南京南洋将弁传习所。1906年,为了响应湘赣边界的萍浏醴起义,东京同盟会总部派部分会员回国,策动长江一带革命。孙毓筠、柏文蔚等策划刺杀两江总督端方,举行起义,田淑扬为联络此事而积极奔走。12月,因计划泄露,田淑扬辗转来到安庆。不久,田淑扬加入安庆新军,担任步营弁目。1908年11月,田淑扬参加了安庆马炮营起义。起义失败后,田淑扬避走江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各省纷纷响应。田淑扬奉同盟会之命返回凤阳组织江淮义军,11月,与进攻凤阳的淮上军里应外合,占领了凤阳。此后,田淑扬担任淮上军营长。

凤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清两江总督张勋闻凤阳被占领以后,深恐后路被切断,于11月14日进犯凤阳临淮关。田淑扬问讯后,率部迎战,与援军一起鏖战了两昼夜,全歼来犯之敌,保住了临淮关。12月,江浙联军攻占南京,张勋率残部沿津浦路北窜。田淑扬率淮上义军在临淮关南岗阻击清军,经过奋战,义军弹尽粮绝,田淑扬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

田激扬生于1890年,字昂甫,排行老四。1906年,田激扬应其长兄田仲扬之召,前往安庆,并考入安徽省陆军测绘学堂。在田仲扬的引荐下,先后加入岳王会和同盟会。9月,田激扬被选入马队弁目训练所学习。1907年初,田激扬从南京来到安庆,不久任新军步营弁目,同年4月,田激扬因毕业考试成绩优秀,被选派充任新军马营弁目。他到任后,与同在马营、炮营活动的革命党人熊成基、范传甲等人经常聚会,商讨反清大事,先后联络了数百人加入了岳王会。1907年6月,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后,田激扬愤而立誓:“杀身成仁,以敬伯荪之志!”1908年11月,田激扬参与领导了被誉为“步徐公之后尘,启武昌之先声”的安庆马炮营起义。

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熊成基、范传甲、田激扬等认为这是起义的绝好良机。11月19日下午,熊成基等10余人在安庆叶氏会馆举行秘密会议,最后拟订了十三条作战密令。当晚九时许,田激扬布置好起义事宜,十点整,马营与炮营的官兵以点火为号,1000多人杀向安庆城。然而,由于清军早有防备,城内的起义军无法接应,城外的起义军苦战一昼夜,攻城不下,遭清军围困。起义军只得向庐州方向撤退。田激扬突围以后,辗转返回凤阳。清军获悉后,赴凤阳缉拿。11月27日,田激扬被捕,不久英勇就义,时年18岁。

为了表彰田氏兄弟,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呈请孙中山大总统批准,追授田激扬为陆军上将,田淑扬为陆军中将,并在凤阳城内建立了田氏双烈祠和大汉忠烈祠。墓志铭曰:“神州魂,义士血,淮山淮水增光烈,朊匕平原奠汝血”。1984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田氏双烈士墓迁入凤阳革命烈士陵园内,供后人瞻仰。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由于常听父亲讲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的故事,使得幼年的李四光就萌怀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祖国争气,学会造船,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1902年,两湖开办新学堂,李四光离开家园,来到省城武汉,顺利考入西路高等小学堂。由于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学习未满两年,尚未毕业的他就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日深造。1904年7月,李四光抵达东京,入宏文书院学习日语。

孙中山亲自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李四光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中山先生见其年轻,勉励他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更加坚定了李四光刻苦学习、报效中华的决心。1907年7月,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初步实现了他为祖国学习造船的心愿。1910年7月,李四光毕业归国,任武昌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教师兼工场场长。第二年秋夏之交,他参加清政府举行的留学生回国第六次廷试,成绩优等,获“工科进士”称号。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武昌成立了鄂军都督府,李四光先任都督府理财部参事,后被选为湖北省实业部部长,1912年改为实业司司长。不久,袁世凯窃权,篡夺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怀着郁闷的心情,愤然辞去了实业司司长的职务。1913年7月,李四光获临时稽勋局通知,官费保送留英学习,入伯明翰大学。考虑到为祖国造船,不能没有钢铁,要钢铁就得先搞冶炼,因此他先学了采矿一年,又感到采矿离不开地质,又决定转到理科地质系,开始专攻地质学,从此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事变前后,蒋介石、汪精卫在庐山先后邀请了全国各大学教授及各界领袖举行谈话会,名曰交换对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意见。李四光作为首批邀请对象到了庐山。李四光也想了解一下国民政府对抗战的态度,所以,上山后他先是拜访了曾经与其在日本、南京有过交往的汪精卫。一见面,李四光就提出“现在再不打,别无出路”的观点,而汪精卫却大谈不能打的道理,使得李四光非常失望。当蒋介石、汪精卫正式举行谈话会时,李四光断然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由于李四光不买蒋介石的账,加上他一贯反蒋,当传来蒋介石要抓他的消息后,为了家人的安全,李四光全家搬到了农村。农村幽静的环境,更让李四光静下心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煤油灯下,他完成了《二十年经验之回顾》《山字型构造实验和理论研究》等论文和著作的初稿。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却从未中断过自己的科学研究。1941年,李四光获得“丁文江先生纪念基金委员会”奖金。

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地质研究所也迁回南京。1946年11月,李四光乘船由重庆准备回南京。这时,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已经打响半年,使得他对蒋介石彻底绝望。抵达南京时,尽管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在码头迎接,但李四光却不下船,直接去了上海。1948年2月,李四光应邀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年会后,没有立即回国,而暂时移居海外。随着解放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人民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要员开始纷纷南逃,地处南京的地质研究所也被通知搬到广州中山大学。在国外的李四光得知消息后,连续写信给地质研究所的同事,希望同事们设法阻止地质研究所南迁。由于李四光的强烈反对和研究所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研究所最终留在南京,解放后几乎原封不动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4月初,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布拉格出席世界维护和平大会。出国前,周恩来指示郭沫若一定要同仍在国外的李四光联系上,邀请他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郭沫若遵嘱,给李四光写了请他回国的信。南京解放后没几天,陈毅司令员到地质研究所视察时,询问李四光的有关情况后,明确告诉地质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欢迎李四光回国。

正当李四光在焦急中等待起程的时候,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策划了阻挠李四光回国的阴谋。他们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如果不办,就要扣留他。李四光当机立断离开了英国。当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派员来找李四光时,他已经到了法国。1950年4月6日,李四光携家人安全回到国内。他接受周恩来的安排,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提出挑战

旧中国有三个全国性的地质机构: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矿产测勘处。通过调查和征求地质工作者的意见,新中国政务院批准建立“一会、二所、一局”的方案:一会,即地质工作计划调配委员会,后改为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二所,即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一局,即财政经济委员会矿产地质勘探局。

全国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后,我国地质工作和地质研究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随着经济建设形势的进一步发展,1952年8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会议又决定成立地质部,任命李四光为部长。从此,李四光走上了领导全国地质工作的重要岗位。

李四光出任地质部部长之前,国外的所谓地质权威们根据他们对中国的肤浅研究,曾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总之,中国是一个贫油国。这个结论当时为整个中国地质界所相信,唯独李四光对此持有异议。

早在1928年,李四光就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中国贫油”的定论提出了挑战。1935年他再次提出中国可能找到石油。但是,要推翻权威的定论谈何容易。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生产已经成为制约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严重瓶颈。毛泽东主席曾亲自把李四光叫到中南海,十分担心地问:“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新中国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能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李四光非常明白主席此话的分量,他要为领袖分忧,而领袖的信任,更成为他努力向前的不懈动力。李四光一直不同意“中国贫油论”。一次他在石油管理总局作报告时,根据自己的地质理论,扳着指头说,中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三个:第一,青、康、滇、缅大地槽;第二,阿拉善陕北盆地;第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李四光的报告给人们以鼓舞。他在详细地分析这三大含油远景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应该首先把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1956年3月,他出任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主任。在他的指导下,全国石油普查工作开始了。通过普查,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含油远景区。

根据李四光的理论,中国石油大军开进了松辽平原,开始了大庆石油会战。事实证明,李四光的分析是科学的。1960年对于新中国来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然而就在这一年,大庆油田会战却取得了重大胜利。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大量能源的时候,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1964年12月20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人民代表,李四光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他。一见面,毛主席就亲切而幽默地对他说:“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正在练太极拳的李四光还真的以为毛泽东问他打太极拳的事,就连忙解释说:“前几年动手术,身体不太好,在杭州学过一阵太极拳,但打得不好。”其实,毛泽东所说的打太极拳是指找石油,是对李四光为中国找到石油所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出席会议的李四光听到这里,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油"和"铀"两种矿”

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度里,李四光青春焕发,扬眉吐气,感到腰板硬了,信心足了,对中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他说:“就一个世纪来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来说,只有***在中国政治历史上出现以后,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正确的领导,脱离了受屈辱受压迫的生活,并且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

1958年12月,党组织根据李四光的申请和表现,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他加入了中国***。从此,李四光就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了。那一刻,这位身经两个时代和坎坷旅程的老科学家陶醉了,他感觉有莫大的幸福拥抱着他。当时已临近古稀之年的李四光,竟说自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生命的新起点才开始”。他似乎浑身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之中。

提起新中国的核工业,很多人能说出一串科学家的名字,但里面如果没有李四光,这份名单至少是不完整的。李四光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把“原子裂变”作为天然能源之一提出,他认为铀矿是稀有放射性矿床,往往产生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他曾派学生去广西调查铀矿,首次发现了磷酸铀矿、脂状铅铀矿和沥青铀矿。这项工作,后因战乱暂时提不到实际利用日程而中断。

1953年夏天,李四光到北戴河疗养,朱德、李富春等也在那里。李四光平时走路有观察地质的习惯。有一天,在北戴河海滩边,他散步时发现了一堆黑砂。当地渔民告诉他,日本人占领时期,曾挖走不少这种黑砂。当夜,李四光就派人带信到北京,找钱三强借仪器测试,并随即向朱德反映此事。朱德提出,应及早着手放射性矿产资源的调研。

第二年,李四光在地质部普查委员会设立了第二办公室,专门负责铀矿资源的调查,这等于延续了他20年前想做而未能展开的工作。他在地质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上敏锐地提出:“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油"和"铀"两种矿。”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毛主席在会上问李四光:“中国有没有造原子弹的铀矿石?”

李四光拿出随身带来的铀矿石标本,答道:“有。但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有千分之几,因此需要大量的铀矿资源和浓缩铀工厂。”李四光他们当着中央***的面对矿石标本进行了一次现场测量,探测器刚一接近矿石,就产生了信号。

毛主席见状非常高兴,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床来。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现在是时候了,该抓了。我们只要有人,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此后,李四光一直身居领导中国核工业事业的核心位置,曾任1956年成立的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陈云)、1958年成立的中科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主任。他不仅直接领导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的经常性工作,还亲自给来自基层的地质工作者进行讲解和部署。在他提出的三条东西构造带上,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品位高的铀矿床。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李四光的贡献有多大,是不难推想的。

晚年潜心地震研究

李四光回国后,曾落脚在香山附近的象鼻子沟。20世纪60年代,有关方面曾请他去看过李济深在城内东单的一处住宅,他感到那处房子过于豪华,与自己一贯的生活志趣相左,便放弃了。此后,他亲自选址、设计,并由国家建造了在紫竹院北面的小楼。这是一幢两层小楼,总建筑面积989.1平方米,有院墙环绕,院门朝北,楼门朝西。院内曲径通幽,有假山、喷泉、果木点缀。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择地而居,必然捎带关及“水土”,选象鼻子沟是如此,选此地也是如此。从周围的一些历史遗迹看,这里不失为一处“风水宝地”:门前有一棵有上千年历史的银杏树。有人测量过,这棵树干周长9.8米,树高约27米,树冠荫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传说当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时,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李宅正南是紫竹院,西面是万寿寺,北面是法华寺,还有几座历代名人的墓安在附近,如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尚书甘文、明朝大太监刘瑾等。

李四光自1962年迁居于此后,一直住到1971年去世。他在这里生活、工作、做学问。一些由他主持或他参加的小型会议,常在家里召开。何长工、刘景范等地质部负责人也常来家中汇报事情,因而一进大门右手那间面积较大的客厅,实际兼具会议室的功能。四周是书橱和沙发,中间是一张长条桌和若干把椅子。靠窗一侧,陈列着许多第四季冰川沉积物的地质标本,多为当年李四光野外考察的收获。

客厅的隔壁是办公室,一端墙上有一块玻璃黑板。地质队野外作业回来,向李四光汇报时,他常利用这块黑板做一些讲解或布置,也借这块黑板给科技人员讲授地质力学,这大概是多年执教生涯所养成的习惯。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李四光对于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时,他就亲任主任委员。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灾区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周总理几次召开会议讨论有关事情,李四光都参加了。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李四光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受总理两次到邢台视察的强烈感召,李四光也到了邢台地区考察,取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李四光提出,地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侦察地震这个地下“敌人”的潜伏场所,并监视它的活动,为保卫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服务。

1968年,盛传北京将发生强烈地震。一天深夜,李四光接到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当他赶到会议厅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周总理请李四光坐在他的身边。这次会议是研究国务院接到的有关方面的报告,说当天清晨七时北京将发生七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搬到室外居住。事关重大,总理把李四光请来,就是想听听李四光的意见。

李四光仔细听了有关方面的汇报,又给北京地区的一些观测站打电话询问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各地都回答尚无异常现象。这时,李四光才对总理说,根据邢台等地区地应力的长期观察,有大震,一般都会有变化。根据北京各观测站观察的结果,今天晚上不一定要发出警报,当然要密切注意。

周总理觉得李四光的分析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李四光的意见,当晚没有发出警报。事实证明李四光的判断是正确的,北京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行动。

李四光的科研成果为党中央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1969年5月的一天,李四光被毛主席找去谈话。他们从天体起源谈到生命起源。临别时,主席对李四光说,我很想看你写的书,能不能送几本书给我。他请李四光帮助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

李四光问:“您想看哪些方面的科学资料?”

毛主席用手画了一个大圈说:“就是你研究范围的资料。”

李四光非常感动,认为这是毛主席对科学事业的关心。因此,李四光亲自选编了七项科学资料送给毛主席和其他***。

李四光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院士(原称学部委员),全国科联主席、中国科协第一届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副主席。他是个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不光散文写得好,旧体诗写得好,即便是地质学的论文,同样写得“有声有色”。他的音乐造诣也相当深厚,尤好小提琴。1920年,他在巴黎曾用随身携带的一张8开12行五线谱纸,谱写小提琴曲《行路难》,这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低沉的主调中带着高亢的强音。在近80年之后的北大百年校庆的纪念晚会上,这首小提琴曲第一次得到公开演奏。它的面世,修正了马思聪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曲作者的说法。

李四光待人和蔼、慈祥,不摆架子,无论对下属,对身边工作人员,对保姆,都一视同仁。因而,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也都愿意当面向他提出来,无所顾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任大家,只不过不用训人的方式而已。这也体现了一个大科学家所具有的胸襟和涵养。

李四光晚年仍在密切关注着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儿女留下遗嘱,谈的是他最后几年经常思考的地震预报、地热利用和海洋地质等方面的问题。他把自己一生的辛勤劳动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周恩来总理在李四光追悼会上含泪读了他的这封遗嘱,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在追悼会结束时,周总理指示李四光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定要把李四光的遗著整理出来,一定要继承李四光的科学精神。

抗日英雄资料(2位)(王步文的人物年表)

今天关于“安庆日本留学代理机构电话”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