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24年母亲节是哪一天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24年母亲节是哪一天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24年母亲节是哪一天
2024年的母亲节是在5月12日。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2024年的母亲节是在5月12日,这个节日起源于美国,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节日,被广泛地庆祝。在母亲节这天人们会向母亲和女性长辈表达感谢和敬意,送上一份礼物或卡片,或者为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母亲节这天人们还会选择一些代表性的花朵来送给母亲,以表达对敬爱和感激之情,其中康乃馨是母亲节最受欢迎的花朵之一,因为花语是爱、魅力和尊敬之情,非常适合用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母亲节的简介
母亲节的简介
中国母亲节的由来简介,母亲是非常勇敢且伟大的人物,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母亲节,真诚表达对母亲深切爱意,那么中国母亲节又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本文内容为大家带来的是母亲节的由来简介。
母亲节的由来简介
1、中国母亲节的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十分疼爱儿子,一心盼望儿子勤奋读书,将来学业有成。为了供儿子读书,她白天下地耕种,晚上纺纱织布,辛苦劳作。这年,朝廷举行大考,选拔人才,儿子决定进京赶考。母亲昼耕夜织,等待儿子归来。但是,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直到年迈的母亲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
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至今,鲅鱼圈人民还保留着敬母爱母的古风。在每年五月“母亲节”这天,都要开展各种敬母爱母活动。不少人还在慈母馆内为自己的母亲立碑铭志,以表达对母亲的崇敬。
2、母亲节是什么时候
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3、适合母亲节的节日礼物
电动洗脚盆。我们不能经常的陪在她的身边,照顾她的身体,那么就送一件健康的礼物,送给她,让她照顾好自己。舒筋活络加强血液循环,强化五脏功能,洗脚盆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
护手霜。哪个女人不爱美?只不过是当了母亲之后,没精力、也不舍得讲究。我们可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送母亲一份美丽,让美丽永远留着母亲的容颜里。不过最好要针对母亲的肤质等其他情况。但是护手霜是万能的,呵护妈妈勤劳的双手,从点滴小事让妈妈美起来。
丝巾。一件礼物可以伴随妈妈春秋冬三个季节,温暖又贴心。丝巾带来柔滑细腻的质感的同时,又带来温暖的问候,轻盈优雅的姿态,彰显女人的气质,清新优雅中透着一点优雅高贵的浪漫气息。
康乃馨。粉红色康乃馨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流下伤心的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来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母亲节人们常将康乃馨作为送给母亲的礼物,用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与祝福。
主要活动
“中华母亲节”在邹城、石家庄、烟台等地先进行,取得良好效果后将扩大范围。河南新乡、山西太原、宁夏银川、广西柳州等10余个城市的教育部门都开始响应,在“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提倡每个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好事或送一件自制礼品,写一篇以“中华母亲节”为主题的作文。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还将在中国选出百万名学生,向他们免费发放《关爱母亲行动计划》,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设计了关爱母亲的方式、方法,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时,还计划举办妈妈故事作文比赛等中国性比赛。
中国民众针对“洋节”渐热、民族节日渐冷的情况,采取了回归传统节日的行动,如举办“中国情人节”——“七夕文化节”、投入力量挖潜春节文化内涵等,创办“中华母亲节”延续了这种文化复兴。
2007年5月13日是西方“母亲节”,而当时一些中国儒学研究者和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者也在拉开首届民间“中华母亲节”的序幕,倡导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感念母爱。
见贤思齐国学大讲堂第三讲:家国情怀与家风家教暨《中华母亲》纪录片座谈会于2017年9月30日在北京召开。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秘书长、《中华母亲》纪录片总制片人齐崇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博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中华母亲是民族的血脉,母爱有着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中华民族在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历来注重对母亲的孝道。正是有了这种以母亲家庭为主的孝道,才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母亲》纪录片要以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伟大母亲及传统孝道精神为宗旨,意在唤醒现代人能够更加的尊重母亲、关爱母亲的强烈意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文化自信,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倡议
2007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会上发出了《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全文如下:
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始源泉。设计好中华母亲节,让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用心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心有一个受到唤醒、精致表达的节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对于承传中华美德,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于提高人母的素质、对于家庭的和谐、对于培育全社会的爱心和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都是极好的平台。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伦理文明,是非常重视亲子之情和仁爱之心的民族,孕育出许多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形象。我们理应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一个充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而不是外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在孟子三岁丧父后,她就担负起教养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至今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
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以孟母为旗帜的中华母亲节选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为这一天仉氏才成为孟母。现在有些孩子过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乐,而在传统美德中生日应当感激母恩,因此称生日为“母难日”,或径称“母难”。把孟子的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相应的依据。孟子的生日为周历四月初二。以这个日子为中华母亲节是较合适的。为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自愿组成“母亲节促进会”,并依法开展工作。我们认为:美国的母亲节是由费城一个地方先搞起来的,我们也不妨从孟子故里邹城市等若干地方先运作起来,只要实践证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就会逐渐形成气候,蔚为大节,将竭诚尽智为此而努力,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另有学者、辞赋作家薛刚撰文《母爱赋》,建议将中华女祖嫘祖诞辰设立为中华母亲节。理由为: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妻,是史书中确有记载的人文女祖,其文化根基更加厚重。赋文如下:
灿灿无匹,北堂萱草挺秀;蓼蓼者莪,凯风绿满野荒。和气洽溢,人间秀丽;仁慈德泽,日月重光。谷神不死,坤育抱初为根;天地长存,亲情怀朴永芳。春光骀荡,不因乌云稍减;世事多磨,何阻关怀疯长。母爱是本,繁育之福大来;童蒙乃励,日新之益贞壮。
设立意义
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个奇葩,是真挚崇高而持久的爱。正是由于它的遗传生息,才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行;才有了爱—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母亲的一生都在为孩子操劳,怀胎十月,为胎儿提供着给养;婴孩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在孩提时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少儿时期的培养教育,成年后的婚姻、家庭、事业问题无一件不牵动着母亲的心。古代孟母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劳苦费神,多次迁居;在5·12汶川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拿身体挡住垮塌的房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第二次生命,她用行动向世人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展示了母性的魅力。
“孝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历来注重孝道。24孝图中,记载了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东汉时期河内人丁兰因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供奉。身为国家副总理的陈毅就曾亲手为染病的母亲洗尿布;冯玉祥将军视自己的生日为“母难日”,以绝食一天的方式纪念母亲。蒋经国先生在生母被日本飞机炸死的房屋旁写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明志为母亲报仇。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伟大母亲的爱和孝。儒家经典中多有关于“孝”的论著:《孝经》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始终,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论语》中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大学》中有,“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礼记》中有“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劝报亲恩篇》中有:“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弟子规》中有:“首孝悌,次谨信。”《孔子家语?弟子行》中有:“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
设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效仿榜样,学会尊重父母、关爱母亲。每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皆是注重孝道、尊重母亲的典范。论语中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重要的是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别。《孟子》中也有云,“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很多学生学习过一些知识后,书本知识直线上升,有的还往往超过了父母,因此觉得自己长大了,把父母的教诲当成“多此一举”,易强词夺理,有的甚至出言不逊,缺乏应有的尊敬与礼貌。以古今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尊重父母,在生活中更加的关心父母。
从身边做起,学会感恩。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这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应感谢这生命的赐予,这无怨无悔的付出,应该学会回报母亲,懂得感恩。一个连对母亲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又怎么敢奢望会善待他的老师和朋友呢?国家有难,又怎么敢指望他为她抛头颅洒热血呢?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呢?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关心父母做起,学会善待生命、感谢父母、感恩社会。
弘扬母爱,传承孝道。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这赋予了“孝”字更深刻的内涵,不仅要求我们对父母尽儿女之孝,还提倡我们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对社会有责任心以及懂得回报父母、老师、他人、社会和感恩之心,要求我们对祖国尽忠心。黄香为父温床,陆绩怀枯桔遗亲,这些流传久远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孝亲事亲的真挚感情。然后,在当今部分青少年身上,却很难看到这种美德的延续和发扬光大。有些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动辄顶撞父母,自私任性,不孝不敬,这些影响了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当代,应广泛地弘扬母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们的辛苦与不易,让天下父母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被认真体会的节日,让天下子女心有一个被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以便中华孝道精神永久流传。
综上所述,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应设立自己的母亲节,其体现中国母亲的伟大及传统的孝道精神,唤醒现代人能够更加的尊重母亲、关爱母亲的意识,使他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父母、师长、他人、社会,对祖国尽忠尽孝。李汉秋和一些专家学者倡议把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可以作为首选;另外,农历的“春分”含有生命复苏、一片生机的涵义,也是不错的选择,值得推荐。母亲节定在何日,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可在互联网上由社会大众投票决定,应顺应民意。但设立中国自己的母亲节却势在必行。
设立理由
2006年7月15日,第二届女娲山水旅游节在河南省淇县古灵山开幕。 有学者建议将女娲诞辰日确定为“中华母亲节”。
为何需要中华母亲节
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不是“跟着洋人走”,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
为何以孟母为形象代表
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五大优势俱全:
1、实有其人,不是传说人物、不是神话人物,而是历史人物。
2、贤母事迹翔实而且丰富。有的贤母只有一件事而且缺情节。西汉《韩诗外传》和大历史家刘向的《烈女传》就翔实记载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阶段教子的好几件事,有情节、有故事,从儿童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都注意到了,形成颇具系统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可以讲述流传,供人取法。
3、时间较早,历代留有遗迹供瞻仰。仉氏生孟子在公元前372年,至今已伴中华民族走过2379年。唐以后历代有封赠祭祀,留下许多遗迹。孟母林、启圣寝殿、孟母三迁处、孟母三迁祠、孟母断机处碑等等可供中华儿女瞻仰追思。
4、家喻户晓,知名度高,影响大。刘向记孟母教子五件事中,“孟母三迁”、“断织喻学”二事流传最广远,南宋《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中华儿女耳熟能详。一直到1994年我的《新三字经》还有“昔孟母,茹苦辛,断机杼,善择邻。”
5、教子成效大。孟轲成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他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孟母。孟母教子懿范千秋。
为何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
定位的角度是母亲而不是其他,仉氏生孟轲才成为孟母,因此孟母生孟子之日是标志。中国传统称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迳称“母难”。表明自己生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以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中华母亲节,推而广之,每人在欢度自己生日时都要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的形象,“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诵了两千多年,把孟子生日作为母亲节,是为了让人们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 此后,中国十八位儒学研究学者和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者联合发出设置中国“母亲节”的倡议:希望将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国母亲节”。2006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孟子的故乡山东省邹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儒学世家、团体,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学者通过《母亲节促进会章程》和《创设母亲节的倡议》,确定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丁亥年四月初二(2007年5月18日)首届中华母亲节在石家庄市举办。
为何定在农历四月初二
中华母亲节孟子故里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东南)世代相传,在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孟子诞辰,至今还人所共知。这是人民的集体记忆,已形成民俗,这是最可依据的。在方志等文献中也有相应记载,不是孤证。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上岁数人的生日都以农历计,每年都不会忘记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可见只要社会重视,即使以农历计的节日也不怕不好记。建议每年的日历在这天标出“中华母亲节”,这就更不会遗忘了。
如何做并促进认同
人类的爱心从母爱、爱母开始,母亲节是全人类的需要。因此一旦点燃,便易形成燎原之势。美国的母亲节1907年始于费城一地,经过七年的努力,逐步被一些州认同,到1914年才正式定五月的第二个礼拜日为美国母亲节。中华母亲节也可以由点点星火逐渐汇而燎原,首届中华母亲节就有邹城、石家庄、曲阜等市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北京、天津、南京、福州、哈尔滨、柳州、新乡、太原、榆社、枣庄、德州、泗水、莱西等十几个城市的一些学校率先开展起来。学校是开展中华母亲节活动的天然场所,也非常简便:在四月初二(阳历5月18日)之前,在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13日)之前,就布置学生以中华母亲节的名义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包括打个电话、写封信),并写篇作文。这并不增加师生的负担,何乐而不为。
中华母亲花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中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另一称号忘忧(忘忧草),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一一的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称此名。 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mothers room]。
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红楼梦》
又如:萱辰(母亲的生日);萱亲(母亲的别称);萱草(借指母亲), 故萱草称母亲花。
节日起源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Ρα,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查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
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的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
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已经开展得非常广泛,不仅席卷美利坚合众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减。
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
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
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此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每年都要发表一篇内容相同的宣言。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其他国家
挪威:母亲节定于二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阿根廷:则在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
黎巴嫩:在春天的第一天庆祝母亲节。
南非:母亲节则定于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称母亲节为Materice,于每年圣诞节的前两个礼拜庆祝。庆祝的习俗是:小孩子们在母亲节的清晨溜进母亲房间,将母亲绑在床上,母亲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便哀求孩子们放开她,并以她预先藏在枕头下的小礼物作为交换。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母亲节则与教会有密切的关系。12月8号是纪念圣母玛利亚的日子,同时也是孩子们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节日。
瑞典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在母亲节前夕,瑞典红十字会会举办塑料制的母亲花的义卖,义卖所得将作为赞助育有许多小孩的母亲的度假经费。
巴拿马:也叫圣灵怀胎的日,大意是为了让巴拿马人重视家庭,敬重母亲,所以在1924年5月11日,巴拿马第一个母亲节,1930改为12月8日, do a Hercilia de Arosemena夫人所签定,但这只是这个网上的消息,不知是否准确,当时很多商号也响应了母亲节给母亲打折,并定为国定假日,非常有意义的节日。
埃及: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是埃及的母亲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都要给母亲赠送鲜花和礼物,为母亲举办音乐会和文娱演出,并评选出全国最理想的母亲。
印度:每年四月五日是印度的妈妈节。这一天,凡是生了孩子的妈妈都要穿上五彩缤纷的纱丽,戴上精美的首饰,来到公共场所尽情娱乐,以显示做母亲的女性风采。
中非:每年五月二十九日,中非共和国就要隆重庆祝传统的妈妈节。这天,妈妈们身着盛装,怀抱孩子在首都班吉市举行盛大的游行。国家***和政府官员也要参加她们节日的活动,使节日更加隆重热烈。
法国: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国的母亲节,节日这天,全球各地的妈妈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一九二八年,当时的法国总统为此颁布了一项法令:母亲节是国家的正式节日。法国人的母亲节则更像是一个为全家人举行的生日会。法国母亲节定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晚餐,餐毕端出一个为母亲而做的蛋糕。
泰国:每年的八月十二日是泰国的母亲节。节日期间,全国最有意义的活动是“评选优秀母亲”,然后,成千上万的女儿手持洁白的茉莉花作为“母亲之花”敬献给母亲,以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日本母亲节。在日本,这个节日充满思念的气氛。为表示对母亲的尊敬,一般以赠送康乃馨为主。
加拿大: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在这天,家庭成员除向母亲送礼物外,并要做各种让母亲欢喜事情,以表示敬爱之情。
瑞士: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四日为“妇女掌权日”。在这四天里,家庭一切大权由妇女掌管,男人甘愿听从摆布,以示对妇女的尊重。
希腊:每年的一月八日是英诺克莱西亚镇的“妇女接管日”。这一天,妇女接管镇上的领导权,而男人们则代替他们呆在家里干家务活。在希腊,每年逢除夕的第二天,为“主妇休息日”,妇女们丢下家务,尽情吃喝玩乐。
德国:在每年的狂欢节里,另有妇女们的专门活动——“女人节”。这天,妇女们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办公室,坐上办公桌,以表示妇女接替政权。八月是汉堡市的“太太节”,节日里,由妇女组织的艺术团分别在全市各家剧院演出,节目内容大都是男女平等。
英国:英格兰为表达对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四十天)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当时,有许多的穷人必须在有钱人家里当佣工,而被迫离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这一天,主人们会放他们假,并鼓励他们返家与妈妈团聚。
墨西哥:每年的十二月十二日是墨西哥的“圣母节”,以纪念一位心地善良、乐于救人的圣母。这天,人们身穿民族服装,高举圣母像旗帜,在老人的带领下载歌载舞。
全世界的母亲节: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母亲节父亲节分别是哪一天
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2024年母亲节具体时间是5月12日,2024年父亲节具体时间是6月16日。
1、母亲节(Mother's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
2、父亲节(Father's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中国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大陆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当作父亲节;台湾地区定于每年8月8日,又称为“八八节”。
好了,关于“24年母亲节是哪一天”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24年母亲节是哪一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