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抗美援朝十大名将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抗美援朝十大名将的话题。

抗美援朝猛将范天恩的军衔是什么?(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猛将范天恩的军衔是什么?

抗美援朝猛将范天恩军衔是大校,范天恩回国后,任第38军113师参谋长、114师第一副师长、112师代理师长、113师师长、第38军参谋长、副军长。1968年4月调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1975年3月调任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1975.10时任),1976年5月调任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

1980年任烟威警备区司令员。1983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2001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扩展资料

范天恩事迹:范天恩是日本人编写的《朝鲜战争名人录》中唯一一名中国军队的团长,凶悍、多谋。11月4日拂晓,范天恩带领335团借着雨雾击垮了飞虎山阵地守军南朝鲜第7师,一鼓作气,拿下了飞虎山,歼敌千余名。

梁兴初给范天恩下死命令:335团在飞虎山坚守,不能后退一步!随后,美韩军数百门大炮、上千架次飞机狂轰滥炸飞虎山,两个师敌军无数次攻击。后勤中断的335团饿得几乎要用石头充饥,整整五天五夜没让敌军前进一步,受到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

百度百科-范天恩

人民网-第38集团军:善出奇谋的“万岁军”

抗美援朝之时,志愿军先后共有八位正副司令员,个个都是威名远扬

抗美援朝战争中,彭老总临危受命,当上志愿军总指挥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许多人不知道, 彭老总并不是援朝战争中唯一的司令员,因为还有好几位副司令员和继任者

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彭老总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战争期间,邓华曾担任代理司令员,陈赓、宋时轮、杨得志曾先后任副司令员。

朝鲜停战以后,邓华、杨得志、杨勇曾先后任司令员。 这八位将军,个个都是国之良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威名远扬。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人强行干涉。并且大言不惭地说:中国要敢管闲事,就把他打回石器时代。面对唇亡齿寒的局面,组织上毅然决定出兵朝鲜。由谁挂帅,一时之间成了难题。

组织上想到了彭老总,他不仅是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还是解放军的创建人和***。他生性忠诚耿直,在大家都不看好入朝作战,一些名将还装聋作哑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征。

1950年10月,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第一次战役开打前, 朝鲜方面派出内相朴一禹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结果因为指挥不统一,发生了志愿军被人民军误击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彭老总提议由中国、苏联和朝鲜三方共同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总指挥仍然是彭老总。 经向组织上请示后,于1951年增补邓华同志为联合指挥部的副司令员。

邓华于1910年生于湖南郴县,17岁入党,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开国上将。 1951年2月,彭老总回京向毛主席汇报战况时,拍电报要求邓华代为履行司令员职责。

结果,正赶上“联合国军”对志愿军实施“屠夫行动”和“撕裂行动”。 邓华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协同作战,成功阻挡敌人进攻二十天。

1952年4月,彭老总因病回国治疗,考虑到邓华在作战中的优异表现,就让他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 邓华后来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和金城反击战,于1953年正式成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到1954年回国之前,邓华考虑到自己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问题,两次“让位”。先后向彭老总推荐陈赓、宋时轮等有资历与作战能力的老将,担任志愿军的第二副司令员和第三副司令员。

1954年邓华回国之后,由杨得志继任志愿军司令员。 杨得志生于1911年,也是湖南人,小时候当过一阵子铁匠。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与邓华一样身经百战,被誉为“忠勇上将”。

杨得志卸任之后,继任者为“勇冠三军”的杨勇上将。 杨勇是四位司令员中最小的一位,他生于1913年,是湖南浏阳人,同样是二十年代入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

抗美援朝爆发之初,他还在军事学院学习。多次上书给主席,请求出战,直到1953年才被批准上阵。1953年4月入朝作战时,杨勇是第二十兵团的司令员,在金城反击战中曾经大显身手。于1954年,继杨得志之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司令员,直到1958年10月回国。

邓华曾在1951年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向彭老总推荐陈赓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宋时轮当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排到第三。因为这二位资历比他高,且能力非常突出。

陈赓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大将 ,许多六零、七零后小时候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就叫《陈赓大将》。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祖父是湘军将领。 他于1922年入党,两年之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和胡宗南、蒋先云并称“黄埔三杰”。

他曾经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后来又成为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 解放前常常在军队和情报战线上穿梭往来。无论军事作战还是地下工作,都干得同样出色。

故事里的陈赓时而是国民党军中骁将,时而是我党的红色特工,时而是山大王,时而又是城市战争中的英雄。

近些年大热的电视剧 《亮剑》中有一段,李云龙成功歼灭日军多名高级将领的战役,其原型就是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指挥的一场伏击战。

其真相是,陈赓事先在日军里面安插了一支情报小组,提前侦知了敌军的动向。因为秘密战线的情况特殊,很多年以后才得到解密,被人误以为是打了一次遭遇战。

1951年,陈赓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的身份抵达作战前线,同年5月27日在邓华的推荐下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1952年3月回国。

志愿军的第三副司令是宋时轮。 宋时轮是湖南人, 1907年出生。青年时代梦想“教育教国”,曾经办过《前进》周刊 ,在湖南醴陵当地的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

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并于同年入党。四一二之后入狱,与组织失去联系。自行组建游击队,打土豪和白匪。直到一九二九年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并进入井冈山。

三十年代初期,在第四次反围剿中。 宋时轮运用自己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知识,以及多年游击作战的经验,在江西宜黄一带全歼国民党两个师,抓获敌人一万余名。

抗美援朝开始的时候,宋时轮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 1950年11月在长津湖战役中,他指挥下的第九兵团鏖战十三昼夜,全歼美军第7师一个加强团,打死打伤俘虏敌人1.39万人。

1951年,在邓华力荐下,宋时轮当上了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参与了秋季防御作战,于第二年的七月听从安排回国。

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生于1913年,湖北黄安人,是我军著名的“旋风司令” 。他性格急躁,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与许世友并称军中“两霸”,被军史称为“最好的前线指挥官”。

韩先楚在红军长征时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师长,后来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一生征战南北,未蒙败绩。他是彭老总的老部下,曾经因为“胆儿大”违抗过彭老总军令,但是最后将功补过,得到彭老总赏识。

1950年6月,援朝战争爆发前,韩先楚是东北边防军第40军的军长。后来部队改编为13兵团,他就主动向彭老总请缨上前线,于1952年当上了志愿军副司令员。

由于有他亲自在阵前督战,40军入朝后表现非凡。至10月30日连续取得三场大战的胜利,歼敌1400人,被全军通电嘉奖。在入朝第二次战役中,他又带领之前表现稍落后的38军,一雪前耻,最后顺利完成作战任务,被彭老总褒奖为“万岁军”。

韩先楚最漂亮的一仗是1951年1月4日攻占汉城,此战让志愿军威震全球。 1953年,韩先楚积劳成疾,回国休养后又想上战场,到达东安时不幸病倒,旋即回国。

志愿军后勤部司令员洪学智,被称为援朝战争中的“萧何”,是解放军中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 洪学智1913年生于安徽金寨县的一座大山里,祖上曾经十分富有。

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家道中落。洪学智的父亲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在他十岁那年省吃俭用把他送进了一间寺庙办的义学。洪学智后来被家中过继给伯父,读直读到13岁。

当时遇到的几位老师,不是北大毕业的学生,就是我党人士。因此,他在1928年就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农民武装。 洪学智参加革命后,三十年代在军中长期负责后勤工作。

从22岁长征时开始,就负责替红军征集、运输军粮。 他戎马一身,屡次在生死关头化险不夷。有人说他是我军的一员“福将”,其实并不是他运气好,只是因为他性格审慎,胆大心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当时朝鲜气温降至零下40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我方军队的补给全部依靠从内地向外输送。

志愿军入朝一个月后,朝鲜即爆发大洪水。第二月,美国人派出1700余架军机,对我方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进行全方位“绞杀”。

洪学智最终采用创造性的办法,通过分段倒运,建立半永久性粮仓,漂亮地解决了军队的补给问题。1952年,毛主席在一届政协大会公开表扬洪学智在援朝战争中解决军粮贮藏的办法。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洪学智先进有效的后勤管理,保障了这一次入朝作战的最终胜利,战后洪学智获得了朝鲜颁发的多枚奖章。1954年回国后,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

在八位志愿军司令员与副司令员中,彭德怀、陈赓、宋时轮等人的名气都非常大。彭老总威名赫赫,他的光辉事迹自然不用多说。

陈赓大将的传奇人生,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代儒将宋时轮,以书生的身份“投笔从戎”。但是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动不动就歼敌几个师,堪称漂亮!

除了他们,还有 像邓华、韩先楚、洪学智、杨得志、杨勇这样智勇双全的将军,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这些优秀的开国将领们集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光荣任务。替自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压迫的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更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强陆军”的赫赫威名!

抗美援朝三位著名空军司令员是谁?四野二名将,许世友一爱将

众所周知,陆军是我军的强项。解放军陆军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在朝鲜战争上的杰出表现,甚至连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都赞叹不已。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使得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空军强国。其中有三位陆军名将半路出家,他们凭借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刻苦,从对空军的一无所知,到转型成功为让强大的美国空军都畏惧的优秀空军将领。

这三位空军将领分别是: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四野麾下名将刘震上将,许世友上将麾下第一爱将聂凤智中将。

刘亚楼上将

刘亚楼(1910年-1965年),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是林元帅麾下第一爱将,毛主席评价他“将才难得”。从1939年到1945年,刘亚楼在苏联留学,期间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化战争的作战经验和指挥艺术。归国后的刘亚楼担任了四野的参谋长,平津战役中,担任了攻打天津的前线总指挥,仅仅用了29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曾经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司令员等要职。

新中国建立后,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首任空军司令员,是我人民空军之父。1949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刘亚楼创办了六所航空学校。为我人民空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比如日后首位空军上将王海、刘玉堤等朝鲜空战英雄。

空战英雄王海,后成为首个空军上将

日后的朝鲜空战,志愿军空军共出动了26491架次,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被击落231架,被击伤151架,116名飞行员碧血染长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结束后,刘亚楼上将指挥我空军多次击落了美军和台湾的飞机,体现了我军坚决捍卫领空的坚定意志。

刘震(1915年—1992年),湖北孝感人。刘震和韩先楚上将在红军时期都曾经在徐海东大将的红二十五军效力,两人在同一个班,都救过对方的性命,可谓生死之交。解放战争时期,刘震率领的部队被称为“东北猛虎军”,即为东北野战军的2纵队,这是一支林元帅极为倚重的部队。在这一时期,是刘震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可谓战功赫赫,捷报频传。

刘震上将

举个例子,1948年11月1日,刘震指挥2纵队和第1纵队,担负了主攻沈阳的重任。在攻沈阳战斗中,第2纵队共歼国民党军3.1万余人,俘获国民党军将官18人。1949年8月1日,改任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率部指挥了衡宝战役、广西战争等,为解放中南和华南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朝鲜战争中,刘震指挥空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50年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1951年3月担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空联司)第一任司令员。1951年9月,指挥空四师对战美国空军,连续三日,共击落美飞机26架,击伤8架,其中击落的飞机有美军当时最先进的F-86。1951年12月,刘震将军指挥空三师再战美空军,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此次空战规模空前巨大,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美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F8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震与部队总结了喷气时代空战理论,这是我军首创的第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空战战术理论。1954年刘震任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担任过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自治区第2书记等要职。

聂风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有着”黑虎将军“的美誉。红军时期,聂风智曾经在徐帅的红四方面军效力。聂风智是许世友上将麾下第一爱将兼悍将,没有之一。许聂二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解放战争时期,聂风智担任过三野九纵队副司令员、27军军长,战功赫赫,血战孟良崮,济南战役中,带领部队第一个冲入城中。渡江战役又是第一个过江,每逢大战,都亲临第一线。

聂凤智中将

1951年9月,时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的聂凤智奉命率领华东军区空军组建轰炸指挥部赴朝参战。 1952年12月份,是志愿军空军空战战术运用较为成功的一个月,全月作战26天,出动战斗机157批1623架次,其中与美机空战34批398架次,击落美机37架、击伤7架。自己被击落12架、击伤14架,美空军与志愿军空军被击落击伤飞机之比为3.1 l。

朝战的空战战果证明了聂凤智将军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空军指挥员,他两次赴朝参战,执掌志愿军空军最高指挥权10个月,指挥了大小数百次空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抗美援朝结束后,聂风智领导空军解放浙江沿海岛屿,包括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要职。

志愿军空军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空军白手起家,在战斗异常残酷的朝鲜战场,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逐步成长为拥有23个航空兵师,近3000架飞机的强大阵容,其空战实力居全球第三位。刘亚楼、刘震和聂凤智三位空军司令员 ,为我国空军的发展作出了永载史册的巨大贡献。

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空战战果,有力地配合了地面部队,空战是朝鲜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战胜利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一、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英模人物:彭德怀 杨根思 黄继光 伍先华 许家朋 孙占元 邱少云 李家发 杨连第 杨春增 杨育才 胡修道

二、特级英雄: 杨根思 黄继光

三、一级英雄: 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毛张苗 王兆才 王学凤 王 海 王德明 孔庆三 刘玉堤 刘庆亮 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禄 伍先华 沈树根 邱少云 吴志洲 余新发 许家朋 李凤林 李家发 李延年 陈德忠 杨宝山 杨育才 杨春增 杨连第 胡修道 贠宝山 周厚刚 张永富 张积慧 赵宝桐 倪祥明 柴云振 秦建彬 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郭忠田 郭恩志 曹玉海 曹庆功 黄家富 崔建国 雷宝森 谭炳云 魏玉德

四、一级模范: 王兴记 孙凤钜 罗盛教 张益仁

五、二级英雄: 马忠庆 马新年 万子扬 王天保 王合良 王保江 王彦林 王德福 毛国臣 邓章德 牛保才 冉隆华 田立明 平太信 龙世昌 任志明 刘凤勇 刘钦 刘俊卿 刘继和 农廷秋 孙子明 朱友恒 朱金池 朱溶堂 安炳勋 关崇贵 吕慕祥 余贵 宋兰君 李文彦 李元兴 李汉 李忠先 李经盛 李洪序 李祥 杨国良 杨振玉 陈开茂 陈吉 陈德生 陈治国 邹炎 易才学 房光超 庞殿臣 周德高 林炳远 范万章 欧文辉 郑金钵 郑起 郑朝元 张世秀 张兰亭 张建明 张桃芳 张像山 张瑞臣 胡文江 胡连 郝兴文 郝志新 高云和 高良伦 孙志忠 栗振林 徐天良 徐连才 徐恒禄 贾云明 唐治平 梁振隆 阎成恩 黄丑和 黄道明 曹光景 葛英东 葛洪臣 蒋永德 蒋道平 程述中 程荣庆 韩德彩 焦景文 董克荣 董明德 彭焕新 鲍清芳 赖发均 蔡兴海 潘学仕 潘昌义 穆守营 薛志高 戴荣华 尹继发 卢耀文 吕玉久 陈振安 张全合 张明录 张振智 胡金华 于水林 马一钧 马天明 马玉臣 马如华 马寿昌 王万夏 王云阁 王元义 王文范 王占山 王玉生 王庆琳 王兴义 王克传 王志 王虎元 王学才 王保德 王锁昌 王景洲 孔繁玉 车臣才 牛锡浩 尹东华 方新 支全胜 叶永安 叶君 叶树东 史阜民 刘久恒 刘云典 刘长岭 刘石友 刘四 刘光子 刘兴文 刘建华 刘保成 刘根全 刘清怀 刘福海 乔永生 孙克荣 孙明芝 毕武斌 任西和 许长友 邢连富 李云龙 李云汉 李文生 李文柱 李太林 李玉才 李华云 李吉武 李秀德 李青山 李英才 李国玉 李国海 李国珩 李洪全 李树森 李家芝 李耘田 李曙荷 汪金兰 冷树国 苏文俊 宋祥华 杜树君 吴少桂 吴胜凯 沈志宏 肖贵强 杨太忠 杨仁富 杨阿如 杨伯钊 杨锡生 杨树华 杨道根 陈士荣 陈少清 陈启瑶 陈志 陈伯悦 陈忠贤 邵凤阳 陆廷高 陆昌荣 邱耳林 周子和 周文江 周平 周信仁 周腊生 周景和 金克智 张万荣 张文兰 张来元 张希瑞 张良广 张宝富 张振华 张渭良 张豪 张福荣 林贵远 范仁和 尚衍发 武在元 郑长华 郑定富 欧阳代炎 骆家奎 饶一世 姜世福 姚显儒 赵在柱 赵永旺 赵柏生 赵志恒 赵继华 胡祖卿 段培英 高月明 高守余 高胜德 高润田 高殿禄 徐方斌 徐 生 徐 申 徐帮礼 柴育民 唐 云 唐凤喜 郭隆楷 袁孝文 钱忠胜 黄万丰 黄在渔 黄宗德 崔长海 崔贵江 阎万库 阎洪全 梁 封 曹殿生 梅怀清 麻俊坤 韩发成 韩国富 韩勤忠 粟学福 谢 坤 程九龄 蒋元伦 喻忠奎 曾少才 曾平章 曾南生 傅庆祥 傅绍斌 董恒志 褚庆然 简海金 解法正 蔡金同 蔡朝兴 漆少泉 谭朝志 裴景善 樊金明 潘泽明 薛文德

六、二级模范: 于凤泉 于宪桂(女) 于 琛 于西元 王永维 王明学 王法利 王顺义 王紫龙 亓凤峦 车书琴(女) 史元厚 白鹤连 刘玉祥 刘秀珍(女) 刘宝英 刘绍银 刘树德 任玉祥 任廷昌 孙夫章 伍克勤 朱重 元 许景春 李小羊 李文臣 李怀道 李根葆 杜占山 杜福先 沈先宏 何柏年 宋克义 苏志明 陈汉文 陈达志 陈 良 陈国钧 杨再先 杨金生 杨明忠 杨殿超 杨瑞金 陆春无 陆善清 罗德顺 岳吉斋 苟光辉 林 波 林范洪(女) 范永 张 灿 张信福 张培芝(女) 张耀义 赵尔云 赵金贵 赵宪法 饶严昌 姚小遂 施玉南 钱良生 席 忠 黄国铣 黄明德 谢教礼 曾义宽 曾荣廷 程山堂 童家祥 路林民 靳国华 熊克恒 薛其德 耀 先

七、特等功: 于德江 王万成 王安全 王兴邦 王 英 王 荣 牛喜生 牛瑞山 文汉春 方国发 甘士良 史仁和 史朝珍 刘万寿 刘东武 刘 岐 刘金声 刘桃顺 牟世清 许鸿斌 朱有光 孙忠国 孙敬珍 孙福祥 华龙毅 齐子英 吕学敏 苏世英 宋文新 何家胜 肖子云 李 飞 李 玉 李占广 李光录 李炳舟 李春长 李海清 李 满 李德贵 陈仁华 陈佑甫 陈 亮 陈其昌 陈德清 邱宪章 吴儒林 杨保明 邹天仁 金耳世 罗子周 罗沧海 郑玉田 郑恩喜 张广生 张书明 张守义 张怀英 张昭义 张炳恒 张续计 赵毛臣 赵玉忠 赵先有 赵连山 侯白锁 胡志先 胡照春 顾洪臣 唐章洪 徐 忠 郭正喜 郭金升 隋春暖 黄德明 常同茂 崔含弼 梁庆友 逯松亭 彭福礼 赖永泽 满维平 谭光焕 谭芳云 潘正光

抗美援朝前夕,为什么临阵换将,把十三军团的司令员交给邓华?有什么原因?

抗美援朝前夕,为什么临阵换将,把十三军团的司令员交给邓华?有什么原因?

邓华不论是在战场上或是平常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着低调沉稳的态度和处事原则。碰到一切的事情时,邓华都会表现出冷静的思索,更为重要的是,邓华在带兵战斗方面有着非常聪明的地方,那便是无论多么强劲的敌人,他总会共处独到的见解和解决的办法。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林彪和党中央往往这样做的目地,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挑细选的,加上当时比较紧张的战绩,让邓华出任13兵团的司令员,是最为合适不过的。

决胜千里

当邓华领着自己的军队开拓东北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十足的打算和准备。邓华对于目前的情况和问题,做出了很多合理的策略和方法,能够让自己的军队发挥出最大优势的。经过了2个月的训练和政治,军队就已经做好了十足的把握和准备。

战争是残酷的,在国内外的敌人残暴打击下,我党或是艰难的存活并发展了,其中离不了邓华等人的力量,邓华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且在五次反围剿中,为了保护队友的撤离,带领铁军和对手迎战。

从一名学生完全变成了铁血军人,也是在之后的平型关战争中获得了出色战绩,在三大战役的大兵团会战中也展现了他奇才般的指引水平。因此,在建国后我国面临的美国考验中,邓华变成了中间安心外派到战场上的名将之一。

建国后,美国阵营企图染指东北亚,并以此为跳板侵略中国东北,她们所谓的联合国军不但协助韩击退朝鲜军,也是在中国边境不断叫嚣,空袭边境百姓的农田房子,测试我国保家卫国的信心。刚参加完解放战争的解放军官兵本应该投入到家乡建设之中,可是美国的威胁时刻在身边提示着,没办法,解放军再度结集,援助朝鲜,为了佳园战斗。

一次战役,无论大小,在进行以前,都会充分酝酿,不断演练

在此环节,能够各抒己见,下属能够毫无保留地提出意见或建议,甚至是不同意见或抵制意见。这也是我军的优良作风。针对下属的意见,无论对错,无论是否采取,也不管战役结果如何,最终的承担者全是战役总指挥。

换句话说,取胜的贡献或失利的义务,都应记到战役总指挥头顶,而非建议者。这是常识。因此,韩先楚的三次提议对提早执行渡海战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海南战役的主要贡献应所属邓华。

开国大校万海峰,抗美援朝冷炮杀敌四千,力谏保留成都军区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也是无数战将成长的摇篮。

1955年,一位战将与同样参加抗美援朝的徐信,被授予大校,而迟浩田、赵南起则是少校。33年后,4位抗美援朝的开国校官,成为恢复军衔制后的第一批上将。

这位战将经历很传奇,13岁成为抗日名将高敬亭的警卫员,20岁成为战神粟裕的侦察参谋。抗美援朝开始后,他所在的71师奉命改为空军,他被皮定均委任为炮兵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位开国大校,就是来自河南光山的传奇名将万海峰。

万海峰,1920年出生于河南光山。因为家里无钱找人取名,就叫“毛头”。

毛头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两个姐姐当了童养媳,父亲拖着病体给大户人家帮工,毛头被二姑收养给人放牛。1933年7月,跟着二叔跋山涉水,到天台山光山独立团参加了红军。没多久二叔病倒,只好让毛头护送回家,可还没到老家,二叔就去世了。

毛头思前想后,决定沿原路返回去找红军,半路倒在路边大石头上睡了过去,恰巧被路过的红28军政委高敬亭碰上,把他留在了军部警卫连。不久,高敬亭给毛头取名“万海峰”,高敬亭说,红军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希望万海峰像海洋一样大,像山峰一样高。

1936年9月,红28军军部转移途中陷入重围,万海峰求战心切,偷跑到前沿助战。被连长小老丁一个耳光,骂回了军部。最后这个连为了掩护军部突围,全体壮烈牺牲。

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陆续长征后,28军独立支撑在大别山。1937年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部队发展到3100多人,万海峰跟着“游击专家”高敬亭,学到了很多打仗本领。

1939年6月,新四军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被错杀。万海峰等一批年轻战士被送到皖南新四军教导队学习,1940年,学习结束分配到江南指挥部任侦察参谋。

1940年夏,陈、粟奉命从苏南渡江北上苏北,因为沿途日军封锁严密,粟裕派万海峰侦察京杭运河渡口。陈毅、粟裕化装成富商,在万海峰掩护下分批渡过运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苏鲁皖边区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公开投降日军,新四军1师师长粟裕奉命打击汉奸部队。1师独7团2营在黄桥战役伤亡过大,营长牺牲。 粟裕任命21岁的万海峰任营长,在连续三天的两次战斗中,歼灭李长江600多人。

不久,万海峰调任苏中三分区泰兴县警卫团副团长,面对6000日伪军的8路“扫荡”,在姚岱歼灭烟养义少尉20余人,苏中根据地第一次俘虏了日军2人。

随后,在奔袭靖江县城、进攻八圩港的战斗中,万海峰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华。

1947年2月,万海峰任华野六纵18师54团副团长,参加了莱芜战役。

5月12日,准备参加攻打白彦城守敌的18师,接到野司陈、粟命令北上攻占垛庄,配合大部队围歼整编74师。当时团长空缺,副团长万海峰率54团强行军40多小时,翻山越岭奔袭240多公里到达垛庄,成功拿下孟良崮一侧的天马山。

5月15日黎明,华野部队完成对74师分割合围。六纵54团是主攻部队之一,接连打退敌军5次反冲锋,率部突入业家沟阵地。战斗至16日拂晓,整编74师被全歼。

1949年2月,六纵改编为24军,万海峰任24军70师参谋长、71师副师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50年10月,71师奉命在闵行改建为空军部队,师部和211、213团机关编到空军,212团调北京编为空军警备团。

1952年8月,24军奉命在上海淞江集结,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皮定均召回万海峰,开门见山就说:万海峰,你不去空军了,留下当军炮兵主任,抗美援朝,炮火是打击敌人的铁拳头,现在,我把这个铁拳头交给你了!

从步兵改为炮兵,万海峰又惊又喜,但怕不懂炮兵专业完不成任务。皮定均鼓励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只要把炮打得响、拉得动就行,在实战中学习提高。

1952年9月,24军经通化、集安入朝参战,9月中旬到达元山地区,接替先期入朝的27军担负海岸防御,1953年1月上旬,24军接替15军担负中线防御任务。

上甘岭、平康、五圣山所在的金化地区,与铁原、平康称“铁三角”,当面之敌是美3师、韩首都师和韩9师。24军执行“零敲牛皮糖”战术,摸索歼敌经验。

24军在开展冷枪歼敌的同时,积极开展冷炮歼敌活动。

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后一直到24军接防,537.7高地成为争夺的焦点。

在537.7高地前沿无名高地的一次战斗中,万海峰的炮兵对美军阵地实施了15分钟战术急袭,然后延伸射击压制敌军火力,掩护防守部队反击。

第二天,美军用30多辆 汽车 满载空降187团一个营的士兵,企图在537.7高地西侧的树林里隐蔽集结,然后对志愿军7师发起突然进攻。师长康林立即报告皮定均,万海峰集中所有火炮20分钟炮火急袭,然后迅速转移阵地,美军一个营被歼灭大半。

在上甘岭防守战中,万海峰的冷炮歼灭美军1800余人。

1953年7月18日夏季反击战结束,24军在5个月冷枪冷炮运动中,冷枪毙敌1万多人,冷炮毙敌4000多人,万海峰“游动炮群”突然、近迫、急袭战术效果显著。

1955年,万海峰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担任24军副军长、军长。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主动请战,奔赴抗震第一线,被任命为抗震救灾前线副总指挥,经过100多个日夜完成了救灾任务。

1982年,万海峰出任成都军区政委,司令员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王诚汉。

1985年,百万大裁军,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合并,原本落址昆明。万海峰和王诚汉从西南全局着眼,反复论证,向北京提出保留成都军区的6条建议,被采纳。昆明军区番号撤销,并入成都军区。

1988年,万海峰授上将。抗美援朝70年已经百岁,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壮大!

抗美援朝猛将范天恩的军衔是什么?(有关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好了,今天关于“抗美援朝十大名将”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抗美援朝十大名将”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