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研究知识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1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2

公司经营与发展

1、企业.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2、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④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3、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人们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 广告 、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 劳动合同 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4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股票、债券和 保险 。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5

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3)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3、(1)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2)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共同特征: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在付出各自的股金后,他们就不再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4)不同点:课本P41表格

4、公司的组织机构

(1)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2)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A、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C、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D、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6、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1)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7、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8、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5)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 渠道 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1知识要点归纳

★ 人教版高一政治重要知识点复习

★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人教版高一政治全册知识点总结

★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

4、市场调节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a.市场能灵活、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b.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②、消极作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b、市场存在三个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5、良好的市场秩序:

①、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②、基本特征: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宏观调控: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必要性(原因):a、市场的局限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它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b、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具体内容见课本和笔记),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

④、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1、通货膨胀的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

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2、通货紧缩的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

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

币表现。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

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6、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

神奇的货币。

1.通货膨胀。

(1)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3)原因: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4)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5)影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2.通货紧缩相反。

外汇。

(一)定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二)汇率。

1.定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的表示及变动。

(1)表示方法:外币兑本币汇率——外币汇率。

本币兑外币的汇率——本币汇率。

(2)汇率变动。

结论:同种货币币值升贬与汇率升降变化同方向,异种货币币值升贬变化反方向。

异种货币。

汇率升降变化反方向。——(知其一而推其三)。

3.人民币币值变动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

利:有利于进口、留学、国际旅游,有利于偿还外债,有利于对外投资。

弊:出口受阻,不利于吸引外资,国内就业压力大,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不利于收回外债。

(2)人民币贬值利:有利于出口,利于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加外汇储备。

弊:不利于进口,不利于国际旅游和出国留学,不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对外投资。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政治知识点全部 人教版

政治必修一基础知识1.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3. 纸币的本质:货币符号,只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职能。

4. 货币发展的历程: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5. 汇票用于外埠结算,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支票一律记名,不准流通转让,不许签发远期支票,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7.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 8. 汇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一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速度。 9. 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 10. 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 11. 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变化、地理位置、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间接因素通过改变供求来影响价格。

1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 13. 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等价交换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 15. 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一点: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9. “买涨不买落”现象是因为人们的消费心理受人们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判断的影响。

20.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21. 可代替程度高的商品需求弹性大 ,可代替程度低的商品需求弹性小 。

22. 消费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贷款、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生存、发展、享受资料消费。

23. 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

24. 居民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绿色消费核心:可持续性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29. 判断股份制的性质,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30. 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31. 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由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33.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34.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35. 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36. 国有独资公司是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

37. 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但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38. 公司制的地位: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39.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公司制。

40. 企业经营成功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42.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43.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44.储蓄存款是个人与储蓄机构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信用凭证是存折或存单。

45.储蓄的目的因人而异,但其直接目的都是为获得利息。

46.并非所有银行都是储蓄机构,只有商业银行是储蓄机构,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不是储蓄机构。

47.活期储蓄是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

4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制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9.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50.吸收存款最多的是商业银行。

52.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没有价值,不可退还。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所在

53股票对于公司来说:是筹集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股东来说,是入股凭证;对于居民来说,是一种投资。

54.股票投资的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55.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按发行主体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基金的优势:专家经营、专业管理。

57.股票与债券的共同点: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手段;持有者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58.分红保险属于人寿保险之一种。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59.购买保险的意义:保障功能,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互助功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0.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6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6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6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64.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只存在个体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表现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66.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会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它主要体现了效率优先。

68.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69.公平的含义:主要是收入分配的公平。

70.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二者的共同目标是:共同富裕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7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73.国家的财政、税收和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他们可以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体现兼顾公平。

74.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

75.我国的分配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

76.我国的分配政策: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起来,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77. 财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78. 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79. 国家的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

80. 预算和决算共同构成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81. 预算的地位: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

82. 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根本原因,决定的因素

83. 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84. 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85. 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首位,基本建设 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了绝大部分。

86.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87. 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

89. 一般来说,财政用于重点工程或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均说明财政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90. 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

91. 税收是国家得以存在、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92.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93. 按征税对象分,流转税(商品税)、所得税(收益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增殖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94. 个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95. 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1)是否取得应税收入;(2)是否发生应税行为。

96. 并非人人都是纳税人,但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

97. 骗税常见的有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和税收减免 98. 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索要发票,消费者已间接为国家的税收作了贡献,同时,发票也是消费者维护的凭据 99.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101. 市场规则的形式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存在。

102.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内容是:建立信用监督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103. 加强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04.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1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106.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107. 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108. 行政手段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 109. 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11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 112.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113. 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114.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115. 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116.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117.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118.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最有效方法。 119. 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20. WTO最重要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

121. 中国加入世贸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22. 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24. “走出去”的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125. 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的重要手段

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要背的知识十分的多,那么政治必修一中有什么样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3)两者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

 (2)?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②支票:

 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反之亦然。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因素。

 ③决定汇率的因素: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和他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伤害 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④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5)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盈利。

 B、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亏损。

 C、相等不亏不赚。

 它决定了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社会劳率?单位时间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h/个?个数=价值总量)(单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一个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了。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4)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第二,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②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第二,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

新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是什么?

新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二、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三、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四、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高一政治必修一笔记知识点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笔记知识点》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 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 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4、消费心理:

⑴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⑵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⑶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⑷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经济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作为现代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注意: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 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注意: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官营经济而言的。

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4)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理解: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①原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所有制类型:

①从性质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体系

②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3、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通常都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即公司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即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即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5.公司制的优点:二者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设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二)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

(1)直接目的:利润

(2)意义:保持一定的营利目的,公司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的含义: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可;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④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3、企业兼并和破产

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济现象;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破产: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必修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有哪些?)

好了,今天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