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林中小溪阅读答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苏教版文言文第一课
1. 苏教版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七年级(上)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水调歌头,三峡,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狼.
七年级下
赵普,黄鹤楼,于圆,水调歌头,三峡,,两小儿辩日,爱莲说.
八年级上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
马说,陋室铭,活板,核舟记,口技,送东阳马生序,山市.
九年级上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江城子密州出猎.
九年级下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出师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请问初一上册语文(苏教版)的重要课文是哪些苏教版第一课是:为你这些是比较重点的内容。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是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段考,那么,你的复习应该侧重于课本的内容以及基础题目。第一次段考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第二次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为你打开一扇门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诗词四首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古代诗词四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古代诗词四首——赤壁古代诗词四首——浣溪沙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生活是多么广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三首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中秋咏月诗三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秋咏月诗三首——我有思念是圆的古代诗词三首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古代诗词三首——游山西村古代诗词三首—— 一剪梅对联六副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春三峡夏济南的冬天古代诗词四首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代诗词四首——西江月古代诗词四首——秋词古代诗词四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叫三声夸克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论语八则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天上的街市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皇帝的新装古诗四首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古诗四首——观沧海古诗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四首——登岳阳楼。
3. 语文苏教版初中全部的文言文,古诗词第五册(课内)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 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情为探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册(课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少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课外)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寂,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三册(课内)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这挂 长林梢,下这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月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课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鱼时。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相见欢 李。
4. 求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书里的所有课文,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 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 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5.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要背那些课文、古诗古文(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1、鼎湖山听泉 2、林中小溪 3、飞红滴翠记黄山 4、画山绣水 5、扁鹊见蔡桓公 6、桃花源记 7、与朱元思书 8、核舟记 9、故乡 10、我的叔叔于勒 11、在烈日和暴雨下 12、多收了三五斗13、成功 14、论创造 15、学问与智慧 16、说美 散文家谈散文 小说家谈小说 诗人谈诗 17、陈涉世家 18、捕蛇者说 19、岳阳楼记 20、醉翁亭记 21、绿 22、囚绿记 23、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25、一双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1、威尼斯商人(节选) 2、江村小景3、《陈毅市长》先场 4、一厘米5、藤野先生 6、生命与和平相爱7、热爱生命 8、享受生活9、曹刿论战 10、愚公移山11、出师表 12、观潮13、送行 14、给我的孩子们(节录)15、台阶 16、呼兰河传(节选)17、雪 18、《雪》四人谈19、邹忌讽齐王纳谏 20、《孟子》二章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墨池记。
6. 苏教版语文初一至初三古诗词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9年级(50篇)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9.杂说(四) 韩愈10.小石潭记 柳宗元11.陋室铭 刘禹锡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5.爱莲说 周敦颐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25.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 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27.春望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32.观刈麦 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 李贺35.赤壁 杜牧36.泊秦淮 杜牧37.夜雨寄北 李商隐38.无题 李商隐39.相见欢 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阅读答案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注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11……
12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
17.结合语境,解释第⑦段中加点词“梦”的含义。(2分)
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18.第④段中:“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6分)
19.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2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4分)
21.联系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有什么不同。(6分)
链接材料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答案:
17.示例:朋友记忆中的美好生活的情形(或:朋友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2分)
18.示例:①为记忆中家乡清晰、真实的印象消失而留恋;②为现实中家乡的巨变而感到
惊诧;③为记忆中的家乡与现实中的家乡毫不相干而伤感;④为找不到记忆中的家乡而感到迷茫。(答到三点即可,6分)
19.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经过洗涤、美化的记忆比作雨雾中的玫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记忆中的版图的美丽(1分),表现人们对记忆的版图的留恋及对现实世界的否定(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0.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精巧;③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④容易引起记者的共鸣,联想到“版图”是记忆中的,或许现实与现实不同,抒写人们今不如昔的遗憾之情;⑤引发作者客观看待生活变化,并从中发现自我的人生感悟。(答到2点即可,4分)
21.示例一:林文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变化;普文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林文要我们在生活的变化中看到真实的自我;普文要我们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迎难而上。(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林文:现实与记忆或许差别很大,我们应该客观对待这些变化,并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成长。普文:生活中有障碍,生命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6分)
写《林中小溪》的作者普里什文的资料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步入俄罗斯文坛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1873年1月23日(新历2月4日),普里什文出生于苏联奥廖尔省叶列茨县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家庭,童年时代在接近自然世界的乡村度过。他的青少年岁月经历了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思潮的洗礼,还在上中学时就对当时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兴趣。1894年他考入拉脱维亚里加综合技术学校,不久开始翻译德国革命家倍倍尔的作品,1897年因传播马克思主义被捕入狱。出狱后留学德国,在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攻读农艺学。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斯宾诺莎、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1902年回国,开始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和卢加地区做农艺师,后受著名民俗学家翁丘科夫委派,到当时很少有人研究的俄罗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泽地带进行地理和人文考察,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他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角度,对当地的文化历史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考察见闻,写成随笔集《飞鸟不惊的地方》,以富有民间文学特色的语言,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该地区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描述了尚未被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民、渔夫、猎人、妇女和儿童的淳朴生活和风俗习惯,并且寻幽探秘,追寻当地文化和分裂教派传统汇集而成的独特地域文化,融合了从历史深处延宕而来的凝重而从容的思考。《飞》的成功使普里什文在俄罗斯文坛崭露头角。 在以后的10多年中,普里什文的多数时间都在路途、山水中度过,行吟漫游成为他一系列探求的开端。在此期间,他又写了《跟随神奇的小圆面包》(1908)、《在隐没之城的墙边》(1909)、《黑阿拉伯人》(1910)等随笔集,分别记述自己的几次旅行经历。在二三十年代,普里什文相继推出自传体长篇小说《恶老头的锁链》(1923-1954)、随笔集《别列捷伊之泉》(1925-1926)、《大自然的日历》(1925-1935)、《仙鹤的故乡》(1929)、中篇小说《人参》(1933)等,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普里什文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别列捷伊之泉》,更具转折意义。不仅标志着普里什文“自然与人”创作思想的生成,而且最终使他为年轻的苏维埃文学所接纳。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按照自然的时间推进,并应和于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从春天的第一滴水写起,直至人的春天,其间穿插着俄罗斯中部乡村的打猎、农事、节庆等生活细节。在这里,普里什文不仅把自然与具体的日常生活,与人的复杂情感结合起来,而且第一次把“大地本身”当作“故事的主人公”。这表明,在普里什文那里,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生存的外在环境,不再是存在于人之外的特异的东西,它就具体地贯穿于生命活动和生活进程中,成为一种深入人的实际生活和具体进行在人内心世界中的过程。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创作的全盛时期,《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都为作家带来更广泛的声誉。他的作品《林中小溪》被选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1954年,普里什文卒于莫斯科近郊的林中别墅。 普里什文不俗的文学成就使他有理由被俄罗斯文学界和读者推为名家。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莫斯科文艺出版社曾分别出版他的6卷集和8卷集,至于作品的单行本也是不断再版。根据近期资料,1999年“竹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帐》,2000年“行动出版社”在“经典荟萃”系列丛书中将他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中短篇作品结集出版,“蜻蜓新闻出版社”再版了《孩子与鸭子》,2001年“奥林巴斯行动”、“卡拉普斯”、“探索者世界”、“儿童文学”等几家出版社分别重印了作家的《太阳宝库》、《刺猬的故事》等,“国家出版社”也出版了普里什文新选集的前两册。此外,从1998年至今,至少已有19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收入了普里什文的散篇作品,这些书籍的总发行量已超过33万册。他时而作为民间故事的写作者与克雷洛夫、托尔斯泰等人并列齐名,时而又作为描写俄罗斯自然的圣手与普希金、屠格涅夫、费特等人同时出现,时而他还作为著名的儿童作家被列入马克·吐温、罗大里一类。
仿写作文林中
仿写《林中》作文的写作思路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引入:开始时可以以描绘林中的美景或者个人亲身经历作为开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描述环境:详细描写林中的景色和氛围,如绿意盎然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光影等,通过感官描写来展现林中的美丽与神秘。
3.描写生物:介绍林中的生物,可以描述动物的特点、行为习性,或者描绘植物的外观、芬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一到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进行描写,如松鼠、蝴蝶、小鹿等。
4.描写水系:如果有水源存在,可以描写林中的溪流、湖泊等水系,表达清澈、宁静的感觉。添加一些关于水中生物的描写,如小鱼儿的游动,增加生动感。
5.强调生态:突出林中生物相互依存、构成生态系统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读者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6.个人感悟:最后可以加入自己在林中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也可以呼吁读者珍爱和保护自然,以保持这片林地的美丽和生机。
下面分享三篇范文。供您参考。
篇一:鸟语花香
清晨的林中,朝阳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金色的光芒。微风轻拂在脸上,带来一丝凉爽。我踏着轻盈的步伐走进这片宁静的林子。
林中,一片生机勃勃。鸟儿欢快地在树梢间飞舞,尽情地展示着它们的歌喉。它们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美妙动人,仿佛在讲述着大自然的秘密。
我继续深入林中,四周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树木茂密起来,阳光被树冠过滤得柔和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各种鲜艳的花朵在枝头争奇斗艳。它们各有特色,有的花朵娇小玲珑,有的花朵绚丽多彩,有的花朵清雅如仙。
我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林中的声音,仿佛一首优美的交响乐,轻轻地流淌在耳边。鸟儿的歌声、虫鸣的呢喃、树叶的沙沙声,它们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我慢慢地行走,林中的小路弯曲蜿蜒,让我感受到了探险的乐趣。我不断发现新的景色,在这片神奇的林中探索着。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跳过阳光下的阴影,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渐渐地,太阳升得更高了,林中的气温也开始升高。我感觉到一丝疲惫,但内心的喜悦却溢于言表。这个林中之旅给了我无尽的惊喜和快乐,我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个鸟语花香的天地。
篇二:探秘林间小溪
踏入林中,我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小溪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镜子。我俯身凑近,看到小溪里游动的鱼儿,它们身姿轻盈,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属于它们的秘密。
小溪两旁是茂密的树林,绿叶似锦,随风摇曳。我沿着小溪往前走,踏着柔软的泥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偶尔有蝴蝶飞过,它们彩色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给这片林中增添了一抹美丽和活力。
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时而潺潺作响,时而静谧无声。我坐在小溪边的石头上,闭上眼睛,倾听着那微弱的流水声。它像是一首古老的乐曲,在林中回荡,让人心神安宁。
林中的生物们也开始活跃起来。远处传来蟋蟀的鸣叫声,它们歌唱着秋天的旋律。蝉鸣也响起了,它们的声音高亢而有力,仿佛在告诉大家夏天还未结束。
我沿着小溪一直向前,发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远处有一片瀑布,水流从高处跌落下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飞瀑。水珠溅起的瞬间,像是一颗颗晶莹的钻石,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我继续探索,发现了一片湿地。湿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它们静静地生长着,给湿地增添了一抹生机。我仔细观察着这些植物,它们的叶片嫩绿欲滴,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时光匆匆流转,阳光逐渐西斜。林中的美景使我陶醉其中,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在这片静谧的林间,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愿。
篇三:林中的小动物
漫步在林中,我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在这片安宁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给这个世界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和活力。
我看到了一只小松鼠,它灵活而敏捷地在树梢间跳跃。它的毛发绒绒软软的,尾巴翘起,带着一种俏皮的姿态。小松鼠不停地觅食,它们在树上的枝杈上来回奔跑,忙碌而活泼。
除了小松鼠,我还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兔子。兔子蹦蹦跳跳地穿梭在草丛间,它们的耳朵竖起,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兔子的眼睛明亮而灵动,让人忍不住为它们的可爱而心生喜爱。
在溪边,我发现了几只水鸟。它们悠然自得地在水面上漂浮,时不时地用嘴巴夹起一条小鱼。水鸟的羽毛柔软而美丽,它们展翅飞翔的姿态让人陶醉其中。
林中还有一些更小的生物,比如蚂蚁、蝌蚪、蝴蝶等。它们或是在地上忙碌地搬运食物,或是在水中欢快地游泳,或是在花丛间翩翩起舞。这些小动物们都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各自的方式维系着这片生态的平衡。
在和这些小动物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它们的生命力和顽强。它们在这个环境中找到了适应自己的方式,创造了属于它们的美丽和奇迹。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物们,让它们继续在林中安居乐业。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
通过品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文章蕴含的亲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那是一次怎样的散步?”
(让学生回忆一次记忆深刻的散步经历。)
二、品读课文
1、大声而动情的朗读课文,分享自己体会到的文章内涵。
“这是一次怎样的散步?”
(通过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自主研读和品析,分析文章蕴含的亲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确:“春天的散步”、“田野里的散步”、“一家四口的散步”、“欢乐的散步”、“互相关爱的散步”、“和谐的散步”、“充满憧憬的散步”、“充满呼唤的散步”、“充满融融亲情的散步”、“充满爱意的散步”、“认识生命的散步”、“珍爱生命的散步”、“尊重生命的散步”、“思考生命意义的散步”、“充满贤良、孝敬、责任的散步”……
2、作者为什么以“散步”为题?
①是文章的内容
②是文章的线索
③是文章主旨的象征(亲情、生命)
三、写作尝试
同学们“渴望一次怎样的散步?”把这次“渴望”写成一篇小短文和大家分享。
(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道出你心中的理想“散步”)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情感与价值目标: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整体感悟
1、结构分析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2、《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3、《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三、问题探究
1、“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但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首先我们不难想到一个哲学道理,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面对日益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不难想到顺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对日趋繁杂的物质化了的文化追求,我们也会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对雕饰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必统一,提倡有新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2、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3、你知道《庄子》中有哪些成语?
明确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4、写作特点分析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2)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四、课文翻译
《浑沌之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常殷勤。倏与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以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过了10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
五、小结(揭示强调寓意)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教材简析
《台阶》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李森祥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经年累月,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身体垮了,人也衰老了。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亲那辈的农民,为了获得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者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
2、分析父亲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关爱父亲,感受父辈一生艰辛却不知累的伤感。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3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上课之前,大家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音乐视频——筷子兄弟的《父亲》)
父亲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家中的顶梁柱,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他的腰板…
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父亲的“台阶”。
二、自学导引:(独立自学,找出疑惑!)
(一)通读文本——感知课文情节
1、为什么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因为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地位就高,台阶低地位就低。
2、父亲为了筑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3、新屋造好后,父亲有什么表现?
不自在,父亲老了。
三、合作探究(你争我辩,收获甚多!)
(二)品读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从中分析人物形象。)
句式:“父亲是一个......的人,表现在......”。(可以在文找出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四、展示点拨(积极展示,战胜自我!)
(三)探究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作者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开动脑筋,大胆的说出你的观点。各抒己见哦!)
五、拓展延伸(目标实现,快乐无限!)
(四)拓展延伸——倾诉心中真情
下面的问题,任选其一。
1、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你出人头地了,请以作者的身份给逝去的父亲写一封信。
2、看到文中的父亲,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你想对此时正在辛勤劳作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给你的父亲发一条微信。
教师送上一首小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深深的皱纹爬满额头!
看今朝,老骥伏枥,累,奔走的身影何时作了?
坚强的信念,支撑着无力的双脚。
无悔的一生,播撒在无际的田郊。
重温经典,让我们经典中介绍这节课。
播放背景音乐龚玥的《父亲》,及歌词。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二、课型、课时:
讲授课、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
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
六、教具:
多媒体、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生命:
(多媒体展示生物)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生物学,认识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么看见这些生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谈论)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世界,随着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由学生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导入,从学生经验出发,由生命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
(二)整体感知,初探生命:
课文只有一段,但是层次很清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挟卷、巉岩、枭鸟、荫庇、芳馨 、云翳
2、解释下列词语:清吟、荫庇、芳馨、骄奢、云翳
3、课文说生命像什么。
学生边阅读边勾画。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拓展:作者化抽象为具体,这种手法我们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学到过,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4、据此给文章分层。
学生根据第3步和以前学习经验给课文分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提示话题,引出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春水。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小树。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文末):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三)朗读第二层,感受生命的力量:
1、找出第二层的中心句。
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讨论。中心句是“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遭遇了一切”中的“一切”指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有时候”。“一切”指巉岩、细细平沙、暴风雨和晚霞新月。
3、“一切”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可以分为两类:快乐(细细平沙、晚霞新月);痛苦(巉岩、暴风雨)。
4、春水是怎么对待这一切的?
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朗读赏析。
5、作者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分析“生命像一江春水”,通过一江春水流动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并为下面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范例。
(四)分组合作,朗读第三层,发现并解决问题,感受生命的价值。
问题可能有: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季节顺序)
2、前面作者写出了春水的生命历程,那这部分写了什么?
3、小树享受了哪些快乐?(朗读并赏析)
4、小树遭遇了哪些痛苦?(朗读并赏析)
5、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6、作者写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生命像一棵小树”,通过一棵小树生长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
(五)巩固练习,书写生命:
1、同学们,关于生命,你们一定有更精彩的比喻,请用“生命还像……”的句式仿照课文写一句话。
学生写一句话。
2、再仿照课文对这句话加以具体描述。
学生写具体描述的句子。
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话,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学生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历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阅读第四层,感悟生命:
1、过渡:生命不仅像春水、小树,还像小草、树叶等等,其实我们的整个宇宙都充满着生命。面对这些生命,你有何感悟呢?
学生谈感悟,师生评价。
2、作者有何感悟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悟?请结合本文、自身经历和阅读其他文章的感受谈谈。
一个学生读作者的感悟,其他学生说对作者感悟的理解。
3、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中的“云翳”“美丽的黄昏”?并据此理解最后一句话。
学生思考比喻的本体,理解词语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悟引出作者的感悟,再到学生的理解,这样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七)总结全文,享受生命:
(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作为背景音乐)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其“爱的哲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让我们尽情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吧!其实痛苦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们知道哪些人在享受着生命中的痛苦呢?(学生谈论)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设计意图]结合冰心老人的经历,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痛苦,迎难而上,奋勇前进。
八、作业设计:(第一、二题选做一题)
1、用“生命还像……”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开展讨论。
3、课外阅读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和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再次感受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和阅读,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九、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像一江春水 有时候
形象美:生命
像一棵小树 春夏秋冬
哲理美:生命: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语言美:比喻、拟人、排比
[设计意图]抓住形象美、哲理美和语言美来赏析课文。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
学习目标2、3。
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2。
学习方法:
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出示大屏幕。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
诵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准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
羞 直
三、自学指导二
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以下面句式为依托。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总结全诗。
师小结: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四、自学指导三,赏读(诗句赏析)
请大家富有感情的再来读读诗歌。分别从下列角度赏析诗句。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描写的角度)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从修辞的角度)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从表现手法角度)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炼字的角度)
诗词句赏析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1、表现手法手法角度赏析;2、从炼字角度赏析;3、表达的情感赏析;4、蕴含的哲理赏析;5、表达方式等)
五、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劝勉。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照应题目)的诗句:……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今天我学会了......如:我学会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我知道了古诗词的考点是......我明白了古诗词的答题格式和技巧是......
七、作业
1、正确默写古诗。
2、小作文(300字):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板书
欢乐 希望 自信 苦闷 失望
作者普里什文资料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步入俄罗斯文坛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 英文名称:Mikhail Mikhailovich Pristina Man 1873年1月23日(新历2月4日),普里什文出生于苏联奥廖尔省叶列茨县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家庭,童年时代在接近自然世界的乡村度过。他的青少年岁月经历了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思潮的洗礼,还在上中学时就对当时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兴趣。1894年他考入拉脱维亚里加综合技术学校,不久开始翻译德国革命家倍倍尔的作品,1897年因传播马克思主义被捕入狱。出狱后留学德国,在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攻读农艺学。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斯宾诺莎、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1902年回国,开始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和卢加地区做农艺师,后受著名民俗学家翁丘科夫委派,到当时很少有人研究的俄罗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泽地带进行地理和人文考察,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他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角度,对当地的文化历史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考察见闻,写成随笔集《飞鸟不惊的地方》,以富有民间文学特色的语言,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该地区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描述了尚未被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民、渔夫、猎人、妇女和儿童的淳朴生活和风俗习惯,并且寻幽探秘,追寻当地文化和分裂教派传统汇集而成的独特地域文化,融合了从历史深处延宕而来的凝重而从容的思考。《飞》的成功使普里什文在俄罗斯文坛崭露头角。 在以后的10多年中,普里什文的多数时间都在路途、山水中度过,行吟漫游成为他一系列探求的开端。在此期间,他又写了《跟随神奇的小圆面包》(1908)、《在隐没之城的墙边》(1909)、《黑阿拉伯人》(1910)等随笔集,分别记述自己的几次旅行经历。在二三十年代,普里什文相继推出自传体长篇小说《恶老头的锁链》(1923-1954)、随笔集《别列捷伊之泉》(1925-1926)、《大自然的日历》(1925-1935)、《仙鹤的故乡》(1929)、中篇小说《人参》(1933)等,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普里什文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别列捷伊之泉》,更具转折意义。不仅标志着普里什文“自然与人”创作思想的生成,而且最终使他为年轻的苏维埃文学所接纳。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按照自然的时间推进,并应和于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从春天的第一滴水写起,直至人的春天,其间穿插着俄罗斯中部乡村的打猎、农事、节庆等生活细节。在这里,普里什文不仅把自然与具体的日常生活,与人的复杂情感结合起来,而且第一次把“大地本身”当作“故事的主人公”。这表明,在普里什文那里,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生存的外在环境,不再是存在于人之外的特异的东西,它就具体地贯穿于生命活动和生活进程中,成为一种深入人的实际生活和具体进行在人内心世界中的过程。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创作的全盛时期,《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都为作家带来更广泛的声誉。他的作品《林中小溪》被选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1954年,普里什文卒于莫斯科近郊的林中别墅。 普里什文不俗的文学成就使他有理由被俄罗斯文学界和读者推为名家。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莫斯科文艺出版社曾分别出版他的6卷集和8卷集,至于作品的单行本也是不断再版。根据近期资料,1999年“竹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帐》,2000年“行动出版社”在“经典荟萃”系列丛书中将他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中短篇作品结集出版,“蜻蜓新闻出版社”再版了《孩子与鸭子》,2001年“奥林巴斯行动”、“卡拉普斯”、“探索者世界”、“儿童文学”等几家出版社分别重印了作家的《太阳宝库》、《刺猬的故事》等,“国家出版社”也出版了普里什文新选集的前两册。此外,从1998年至今,至少已有19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收入了普里什文的散篇作品,这些书籍的总发行量已超过33万册。他时而作为民间故事的写作者与克雷洛夫、托尔斯泰等人并列齐名,时而又作为描写俄罗斯自然的圣手与普希金、屠格涅夫、费特等人同时出现,时而他还作为著名的儿童作家被列入马克·吐温、罗大里一类。 表面上看,俄罗斯人一直在读普里什文,即便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新俄罗斯时代,人们对他的兴趣似乎也并没有明显衰减,然而就是在这一片出版热潮的背后,普里什文的文学意义实际上却在悲剧性地被淡忘和湮没。从当下普里什文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定位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的文学和精神意义都被大大贬低,他创作中的儿童视角被狭义的儿童文学所取代(上文所列新版书几乎都属于“中小学生文库”、“儿童经典”系列),以至于再版的作品只集中于一两部童话和描写自然生活的短篇故事,连《人参》、《叶芹草》这样的作品都难以受到青睐,更毋宁说那些始终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的长篇和中篇小说。 面对现状,我们被一种深深的矛盾所支配。一方面,我们似乎应该庆幸,许多成年人依然在不舍不弃地引导孩子阅读普里什文。我们不想否认这些经济行为背后的商业利益,但是在商业利润和对作家狭隘的理解之外,我们仍然能隐约感受到潜意识中的某种精神性存在:那就是对作家所深入思考的“自然与人”问题的关注和对亲近自然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薪火相传的冀望。然而另一方面,当普里什文仅仅是作为儿童作家被看待时,我们又感到无言的悲哀。悲哀来自我们对普里什文的些许理解:对他为人、为艺术的诚恳,对他一生所承受的压力和内心无以排解的矛盾,对他艺术中苦心追求的理解,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悲哀来自于他在今天俄罗斯读者中的不被理解,而且这样的不理解如果一成不变地重复下去,就会成为不断增生的误念,随着作品发行量的增大而流播得愈广愈深。只要将普里什文的专著与结集出版物的发行种类和数量稍加对比,就不难发现,普里什文作为“这一个”,作为具有开创性意义作家的独特性正在无奈地消隐于“这一类”中。 可是早在20世纪初,高尔基就认识到普里什文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性。他夸赞普里什文的作品言之有物、结构严整、内容丰富、真实可感,达到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未曾有过的完美。他在《论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中赞叹道:“在您的作品中,对大地的热爱和关于大地的知识结合得十分完美,这一点,我在任何一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还未曾见过。”高尔基甚至将普里什文作为苏联文学的范本加以提倡:“通过他,我看到了似乎还不尽完善,却被一双天才之手描画的文学家的形象,苏联文学就应该是这样。”勃洛克在为普氏的特写集《在隐没之城墙边》所著的评论中也指出:普里什文极好地掌握了俄罗斯语言,许多纯粹的人民语言,虽然已经完全被当时“表面化的文学(主要指城市文学)所遗忘”,但对普里什文来说仍是鲜活、有力的。法捷耶夫则在致普里什文的信中承认:“《飞鸟不惊的地方》是培养我成人的书籍之一。”作为普里什文开创的哲理抒情散文传统的直接继承者,帕乌斯托夫斯基对这位文学前辈评价甚高。他认为,普里什文的一生是诚实的一生,他所写俱是其所愿,从不违心地趋时附势或追逐虚名小利。他这样的人永远都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人类精神的丰富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曾为不少名家高度评价的作家,今天却只被认定为写自然风景、民间故事和儿童文学的作家,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我们尤其想指出文学批评在此中所起的作用。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由于受“现实主义——非现实主义”二元对立思维定势的影响,苏联批评界对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一直采取漠视态度,将之视为肤浅的、缺乏社会教育功能的、远离人民生活的落后潮流。普里什文虽然称自己的创作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而且他一生中也写有大量的纪实性随笔,但其作品中占据相当分量的抒情和浪漫情绪在确立了他的“哲理抒情散文开创者”地位的同时,也使他长久地陷于边缘境地。 对以往研究中被忽略或研究不足的作家、作品的新的发现,体现的是一种“史”的眼光。从文学史建设的立场出发,重新研读普里什文不仅为了深入了解他以及他所发展的俄罗斯现代抒情哲理流派的艺术特质,同时对于把握其他流派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观念,进而把握俄罗斯文学的整体也大有裨益。而且,作为中国的研究者,立足于当下的历史语境和中国人的阅读体验,普里什文对于我们未尝没有新的意义,未尝不会成为一种新的创造的历史资源而被继承和发展。普里什文所描写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因不合“阶级斗争”的时宜,在过去不仅不被重视,而且曾遭受粗暴的批判。今天看来,自然美和人性美这一创作母题对反思人性的丑陋残酷、净化人们的心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速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而且,普里什文是超前的,在一个以开发自然为基调的时代,他能够抵抗住种种诱惑和压力,把自己柔韧的美学触角潜入世界的原初和根本,这使我们觉得,他是一个仿佛生活在时间之外或世界开端的诗人,他使自然成为可以为更多的人所接纳的文化;他试图恢复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使自然真正成为既诱使人去探究,却又永远无望穷尽的永恒;他使人由衷地感到对自然的需要,不仅因为那里有久违的纯净的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更因为那里有越来越难以触摸到的人类的根脉,有一种别样的人生意境。他对于自然、大地的兴趣,近于一种纯粹的诗情,而其目标在于对人性的发现,对人生之为艺术的赏鉴。那一种对自然、对人生的品评赏鉴,以至赏鉴中的忘我,已难得见之于忙碌而粗心的现代人。我们痛感,这分明是我们某些能力的衰退或丧失,是我们正在流失的一种文化。也许有人认为普里什文简单,但是,他却能使自己并不繁杂的理论设想融于变幻无穷的自然现象,借助自然的无穷实现了艺术的丰富。正如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生的故事》中称:“普里什文仿佛就是俄罗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普里什文用两三行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些观察结果,如果加以发挥,就足够另一个作家写出整整一本书来。”
《林中小溪》教学案例九上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丰富的重要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作者观赏小溪冲破重重阻力流过森林到达大洋的情景,学习小溪充满自信,乐观向前,朝着目标顽强搏斗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化身为小溪体察生活反映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文章活泼自然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同学们,林中漫步的经历,你可能有过,但是你的感受和体验如何呢?或许你不会感受,那么请你和苏联作家普里什文一起作一次林间漫游,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小溪流过森林的,怎样感受生活的。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作者观赏小溪冲破重重阻力流过森林到达大洋的情景,学习小溪充满自信,乐观向前,朝着目标顽强搏斗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准备交流。
4、探究问题,进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小溪流过森林遇到了哪些阻碍,它是怎战胜这些阻碍的?
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并点评指导。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
车辙zh? 旋涡xu?n wō 吝啬l?n s? 簌簌s?
萦y?ng绕 干涸h? 花蕾huā lěi 颤ch?n动涟漪li?n yī 潺潺ch?n 惬qi?意
分道扬镳biāo 乏味f?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
颤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
涟漪:细小的波纹。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的声音。
萦绕:缠绕回旋.。
惬意:称心,满意。
和煦:温暖。
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
乏味:没有趣味。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老师追问。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作者观赏小溪流过森林的情景,反映小溪冲破重重阻力流向大洋的情景,反映小溪不怕艰难,顽强搏斗,乐观自信,始终朝着目标流向大洋的情景,反映生活应像小溪一样不断冲破阻碍,顽强不屈,自信乐观,奋勇向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道理。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小溪流过森林是自然现象,为什么作者觉得小溪具有顽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大家发言,共同探究,思想交锋略。
4、共同探究自读问题:小溪流过森林遇到了哪些阻碍,它是怎样战胜这些阻碍的?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同样,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
小溪流向大洋的道路是曲折的,充满了荆棘,障碍重重。它先后遇到的小障碍有云杉树根、又浅又阔的地方、狭窄的深水道。大的障碍有旋窝中心一棵倒树、宽阔的洼地、两岸紧夹、水湾、从高崖跌落、百年云杉等。这些障碍个个都是亮丽的风景,没有这些障碍,就不是什么风景。小溪对待这些障碍的方法正如课文所说?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表示不满?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这些语言反映了小溪战胜阻碍的方法、决心和信心。小溪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应和小溪流过森林的历程是一样的。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分钟)
1、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化身为小溪体察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2、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文章活泼自然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让学生自学起来任务明确。(2分钟)
1、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反映生活的?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点对点迁移运用,学习作者化身为小溪体察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语言学习文章活泼自然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1)、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下游走一走吧。
2)、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3)、小溪流经树林的全过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持续不断中形成。
4)、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三、学生自学、自主感悟生活,解决?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自读、感悟、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师生准备交流。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30分钟)
1、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1)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反映生活。?我?是目击者、见证人。课文通过?我?之口把小溪流经树林全程每一段中变化着的情态反映出来了,也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美学评价反映出来了。作者把我们拉近了作品,我们也仿佛随同他作了一次小溪之行。
2)作者运用化身为小溪体察生活的方法反映生活。文中?我?是小溪的代表,把?我? 化身为小溪(但没有全化身为小溪,也有独立的自我),反映?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精神,反映?我?对生活的理解,反映?我? 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追求。具体地说,也就是反映?我?要像小溪一样不怕艰难险阻,持续搏斗,自信乐观地生活,不达目标不罢休。同时也是在教育读者要学习小溪的精神?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相信自己总会实现目标。
3)运用拟人手法反映生活。小溪流过森林纯属自然现象,但把它当作人来写,便于反映作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信念,反映生活要顽强、自信、乐观、战斗不止的道理。
2、品味语言,学习理解蕴含丰富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方法是把语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进行感悟和玩味,并说说语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处。这种方法和理解字词、课文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重点品味下面四句话的含义:
1)、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下游走一走吧。
(追问:作者走过林中小溪,发现森林的心灵是怎样的?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作者把小溪流过森林所体现的精神视为森林的心灵,可见小溪精神的可贵。文章一开头就把小溪的精神提到?心灵?的高度,突出小溪的精神。)
2)、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追问:?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反映作者什么心态?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说明作者藐视困难,已做好准备迎战困难,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由障碍组成的,没有障碍就没有生活。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苦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
3)、小溪流经树林的全过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持续不断中形成。
(追问:?生活和我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没有搏斗怎么会有生活有意识呢?只有死人才没有搏斗没有生活。)
4)、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追问:?早晚?怎么会?正是时间,正是生活?呢?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一个个?早晚?过去,也就是时间过去,而生活就是这样在时间的推移中延续。)
3、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这篇课文运用化身小溪体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构思新颖独特,很有表现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今天你们就以《红绿灯》为题,用化身红绿灯体察生活的方法来反映交通安全问题,反映对闯红灯的看法,谴责闯红灯者,维护交通秩序。也可以《塑料袋》为题,用化身为塑料袋体察生活的方法反映乱扔塑料袋的问题,提出治理环境的方法。总之,许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反映,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个运用作者化身为小溪体察生活的方法来写作。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点对点迁移运用作文。
3、课后自由阅读普里什文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附(让学生看看,不必讲解)
1、普里什文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普里什文出生于俄罗斯奥廖尔省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家庭,童年时代在接近自然世界的乡村度过。曾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和卢加地区做农艺师,后受著名民俗学家翁丘科夫委派,到当时很少有人研究的俄罗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泽地带进行地理和人文考察,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步入俄罗斯文坛的。在1902年以后的10多年中,普里计文的多数时间都在路途、山水中度过,行吟漫游成为他一系列探求的开端。《别列捷伊之泉》的创作,具有转折意义,标志着普里什文?自然与人?创作思想的生成。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创作的全盛时期,《没有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一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都为作家带来更广泛的声誉。本文就选自他的《林中水滴》。
在20世纪初,高尔基就认识到普里计文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性。他夸赞普里什文的作品言之有物、结构严整、内容丰富、真实可感,达到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未曾有过的完美。他在《论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中赞叹道:?在您的作品中,对大地的热爱和关于大地的知识结合得十分完美,这一点,我在任何一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还未曾见过。?高尔基甚至将普里计文作为苏联文学的范本加以提倡:?通过他,我看到了似乎还不尽完善,却被一双天才之手描画的文学家的形象,苏联文学就应该是这样。?
2、写作背景
普里什文在他81年的岁月中,用他那一双慧眼,观察开花的草,水滴和石头,水的歌声,白桦、秋叶、树根,乌鸦、田鼠、啄木鸟,幼芽发光的晚上,最高的一片树叶,感到冷的小白杨,有记性的松鼠?他几乎总是在俄罗斯大地上旅行,他献给世界的,是一串串自然的珍珠。他告诉世人:?我的亲爱的人们,只要回想起自己的小径,真有说不完的话,我的脚踏遍了森林、草原、山庄,到处都有我的家他的《林中水滴》便是他亲近自然,理解自然,描摩大自然的著作。
读《林中小溪》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读《林中小溪》有感范文(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1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人便会毫无生气地走过这一生,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可能在学习中也可能在人际交往上。
在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拦路虎,我要做的就是去接受它,处理它,记住它并放下它。也正是这些困难成就了最好的我们。更是对我这种马上面临中考的人来说,去放下心里的紧张,不安也是一种莫大的挑战。对于不好的事情坦然接受,然后奋发向上。
人应该有深刻的生命体会,而不是浮华的活着。遭受挫折不但可以使人生积累经验,而且挫折可使人生得到不断的升华。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2《林中小溪》一文写的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一条林中小溪的岸边走过时的所见所闻。本文通篇写景,却不单单写景,作者还在字里行间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充满挑战的人生才是真正意义的人生,人生如果太顺利,没有太大的波澜,那么他的生活将是无趣的,他的人生将是无益的。所以,乐观地看待困难,那么,困难带给你的便不再仅仅是悲伤与沮丧,而是一种人生宝贵的财富。
《林中小溪》不仅仅在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同时语言之美也值得体味。文中也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其中一些富有表现力地词语也值得鉴赏。举例来说,“水惹动着新结地**花蕾”,其中“惹动”一词用的最好,将水人格化,将水写活了,仿佛它是个顽皮可爱地小孩子,看到漂亮地**花蕾就想动一动,玩一玩,不然心里就痒痒。可见,作者写作功底之深厚遣词造句之精妙。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3“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刚开春的时候,我从那条可爱的小溪边走过。”
这是俄国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的开篇语。优美的文字,自然的意境,将人一下子带入了悠远幽深的心绪中。作者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度过的,他喜欢直接带着铅笔和小本子到森林里去发现大自然自身所蕴藏的各种美丽、丰富、神秘和奇妙。表达了他对一草一木和飞鸟走兽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情,表现了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生机勃勃,色彩斑斓,他的文字清丽流畅,意境隽永,就像跳跃着一种音乐的韵律,诗意哲理随手可撷。在他细致入微的笔下,林中小溪像一个森林中的精灵,它冲破一个又一个障碍,流过一个又一个地方,无论是困难还是幸福,都不能阻止它流向大海的脚步。这样的韧劲,这样的不屈,这样的执着。
那些优美的修辞手法,犹如夜空中散落的小星星,在文中随处可见。“小溪从密林里流到空地上,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这水湾周围的小水洼里长满了花草,早春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文末“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预示着美好的事物历经磨炼,终会到达明艳的彼岸。
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跟随着小溪的欢歌,获得了自然的独特情趣。我们和作者一起,在缤纷的自然面前,与欢唱奔流的小溪一起,拥抱自己,升华灵魂。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4今天阅读了《林中小溪》这篇课文,是我感触颇多作者笔下的小溪冲破一切困难,坚持到底流入大海的事例激励着我……
步入了初三,生活顿时不像之前的那么"惬意"。每天的紧张忙碌,不允许你有一丝的懈怠,并且有很多困难扑面而来,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敌人便是跑操。
习惯了假期的懒散,每天早上艰巨的跑操任务不禁使我眉头紧促。起初,自己还能勉强应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脚步越来越沉重,每当自己动了放弃的念头,耳边总会传来老师的声音,“拳头握紧,咬牙坚持”,老师的话如"及时雨"一般给我即使注入动力。再看看自己周围的人和自己一样累,他们都没有放弃,那我凭什么不能坚持呢。自己跑操的时候或许就是普里什文笔下的那一条小溪,小溪夜以继日地朝大洋这个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奔去,而我更不能放弃。正是这一信念,使汗流浃背的我成功的坚持到了最后。一阵微风袭来,旁边的高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坚持鼓掌,抬头望去,蓝天似乎变得更蓝,太阳也毫不吝啬用它的光芒为我庆祝胜利。
胜利之前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挫折而放弃了前进的脚步,只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5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所写的《林中小溪》,学习过后,小溪的英勇坚强、勇敢无畏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良多……
刚刚步入九年级的大门,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完全不同于七、八年级的安逸生活,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的节奏都快了很多。然而,我很快便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文中的小溪终将汇入大海,而我心中也有一个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它指引着我冲向江河湖海,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功的路上是布满荆棘的,中招体育考试已经向我们发出了挑战。因此,每天的体育锻炼量也加大了强度,突如其来的压力令人有些猝不及防,即使我是自小受过体育训练的人,每天的训练加上文化课程也使我身心俱疲。然而一想到一切努力的成果带给我的将是强壮、健康的身体,我就好像立刻被注入了活力一般,一切劳累带来的不适全部都在转眼间烟消云散。不过,令我倍感头疼的是“坐位体前屈”,作为体育考试的一大重点得分项目,却是我的致命弱点,每一次锻炼时那种撕裂般的痛苦,都让人难以忍受。可是,即使困难再大,只要反复练习上千次,上万次,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水滴不穿石的道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在这热火朝天、积极进取的新学期,我定会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攻破每一个阻碍,相信苦难过后,等着我的将会是无比宽阔的大海!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6今天学了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我深深的被小溪身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打动。
升入初三,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当然也充满了挑战。9月1日早上第一次跑操,内心十分激动,导致刚开始起跑我加速过快,后面提不起劲儿。勉强跑完目标任务六圈后,我的双腿如灌了铅一样沉重,艰难的挪回到教室,眩晕感瞬间席卷了全身,使我瘫坐在了凳子上,加上胃部不适,不久我就吐了……
第二天,怀着着几分恐惧的心理,我再次站到了跑道上,只听老师说,今天的目标是10圈,我的腿一下子都软了。带着几分无奈与倔强,我抬头望着天空,天空蓝的有些刺眼,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与我此刻的状态形成极大的反差。近处树上的几只鸽子,也在烦人地咕咕的叫着,它好像在凑热闹嘲笑我。我该怎么办?突然,体育老师一声令下:“跑步,走!”我硬着头皮机械的向前移动,。一圈,两圈,三圈,……等到第七圈时,地心引力仿佛不同寻常的大,吸得我每抬一步都显得无比艰难,空气中,也似乎有无数只手,拉扯着我的腿和脚。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了……。抬头,正有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直射在我前方。它灿烂辉煌,像极了光芒万丈的领奖台,我牙一咬,拳一握,心一横,迈开脚步,向前冲去,我一定战胜昨天早上的“眩晕问题”,战胜自己。可就在这个时候,听到了“起步,走!”的号令,原来体育老师发现今天早上,所有学生都跑出了精气神儿,并没有让我们跑到十圈,而是跑到了八圈就停止了,站在终点上,我内心十分欢喜,万分雀跃。
想想普里什文笔下的小溪不也如此吗?它在奔流大海的途中,遇到了重重的困难和障碍,但都能面对困难,坦然克服,奋然前行。今后,或许我还会遇到更多更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我愿做一条笑迎困难,勇往直前的小溪,不断历练自己,迈向成功!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7今天我读了普利什文的文章《林中小溪》,使我有很大的感触。
步入初三生活,学习越来越紧张,总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促使着我们。似乎每当我不专心时,就会有一种声音在我的耳边回响,你已经初三了,再不努力,你就会是失败者。于是每次我快要放弃时,我就想: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就做不到?所以我能做到的,只有坚持到最后。
我的注意力总不是很专注,有时就会被不重要的事情分散,从而耽误上课的学习效率。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一项缺陷。所以我要像文中的小溪那样,以它为榜样,为目标。不受“美景”的诱惑,把自我沉下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坚持自己第一天踏入九年级的那种状态。先坚持,再坚持,最后超越,不被他人所左右。奔流向属于自己的海洋。而小溪流向大海就是一条不忘初心,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而这也就是时间,就是生活。所以我必须不忘初心,做到一句俗语所说的那样: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今天,我以不忘初心的小溪为目标。明天,我一定会让小溪以我为骄傲!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8今天,我读了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文中小溪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初三的体育强度增大了很多,早上有了跑操,一跑就是十圈,十圈,对于我这个身材很胖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刚开始时,我的身体还受得了,还能够跟得上队伍但跑一两圈之后,我的身体就渐渐出现了不适,双腿变得沉重了起来,呼吸变得困难了,渐渐快要脱离了队伍,突然,就在此时,我的.心中突然出现了一股莫名的力量,我想起了老师对我的期盼和父母对我的叮嘱,我那沉重的双腿仿佛被注入一股神奇的力量,这时,一股微风吹来,我觉得,这股风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使我再度有了信心,就像林中的小溪一样,及使面前是威尔布鲁士山峰,也会将它劈开,想到这,我的速度有快了起来,跟上了队伍,和队伍对齐,不会再因为自己而去影响大家,打乱大家的队伍,我突然觉得原来困难并不是那么难击败,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你不放弃,在心中给自己打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坚定的认为我可以,那么,你就一定会打败困难,击倒困难。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条小溪都相信自己一定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厄尔布鲁士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9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这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人生有很多路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就好比你的两个同学,一个喜欢写文章,另一个喜欢画画,其中一个可能会当作家,一个是画家或是动漫制作者,但这些都是未知的,并且,听说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走上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是迫不得已,亦或是社会需求。
最重要的是专心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极致,也就不枉努力一回,那么终有一天,你就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10离开了彼岸的春暖花开溪水带着年轻不羁的梦想试图穿越河流穿越城市直至一望无际的海洋有了涌动才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与生活无异。看了《林中小溪》有一些琐碎的感触关于勇气关于生命……
欢乐
一条冰冷的溪流却带着火般灿烂的情感在向着甬道急速延伸下去欢欢喜喜地流淌因为它知道自己的生活有了价值有了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玲珑的水纹在大片地散开是溪水最清澈的容颜在微笑这是对生命的热情。
勇气
也许是我们太过粗心一直只关注于万流归洋的雄浑却不知每条小溪都是经过了无数阻隔才汇于一体泻入大海的。《林中小溪》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艰险的旅程:树横于溪中一部分流水被拒于树前可是水不会至此而止的它的目标是万里海洋又怎么会屈服于一颗残木。于是水化至柔无声无息地从缝隙中淌去。正如文中所言:“有障碍才有生活。”水并没有对这路中不期而遇的阻碍抱怨什么这不正是它要的挑战吗?于是看见溪流中央那宛若透明的心脏在激烈地颤抖像是一锅半开的水冒着气泡蕴腾着似烫非烫的勇气。
生命
溪流的生命是什么?从源泉出发到海洋而止。人的生命是什么?是从生到死的一次无法后退的路径。太过顺流的水无可看之处太过流畅的人生无可恋之处。所以生命中多一些曲折才会有所珍惜。
这就是从《林中小溪》中看到的如同倒影昭示了我的整个人生。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11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题记
我是个怕麻烦的人,所以并不喜欢障碍,尽管在扫除它后会很有成就感,我想,大概许多人同我一样吧!其实这样的内心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一方面又不愿直面困难。可那天,一场梦,唤醒了我。
站在悬崖边,向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我的心忍不住轻颤着,回头吧,回去吧,可我刚踏出一步,地动山摇,我所处的那块地面,开始猛然坠落,那一瞬间,我听到了生命的流逝,狂风的吼叫,以及内心不甘的怨悔,耳边忽传一阵人声,“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不愿面对困难,一心只想逃避,难道你没有发现,你前面的从不是深渊,而是座云雾缭绕的木桥吗?你的身后,才是真正害你失足的年久失修的残破阶梯。”
他话音刚落,我陡然惊醒,原来我眼中的“障碍”只要跨过,便会出现奇迹,可我一直在逃避,并不能同这无数条小溪样毫不畏惧,才使我无法通达我的大洋。
“有障碍,才有生活”,而今,我终于领悟到了这句话。作者:郭宜宁
读《林中小溪》有感 篇12读了林中小溪之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引起我的深思。作者名叫普里什文,曾与一个女大学生谈恋爱。然而只有两个星期他们就分手了。
自分手后,作者有感而发:一个女人伸手拨动了一下竖琴,琴弦发出声乐,我也曾如此:她拨动了一下,我就唱起来了。他表现出了对于自己似乎有些轻浮的痛苦,但是又无可奈何。然而林中小溪提出来的却是坚持不懈地脱离困境。他用文笔反映出了自己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写出了自己失落低谷后又转变上升。他告诉自己,要像小溪一样奔流,坚持,有毅力!
他在鉴赏小溪美好品质的时候,自己也不知不觉走出了那份痛苦,最终释怀。他的背景,他的人生,他的文章。联系起来不是哪个人的人生?有高峰,有低谷,有欢乐,更有失落。想要一个人哭并不难,但是如何让自己在哭完后坚强地站起来,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有毅力的人!
或许我们达不到作者为自然之美折服的高度,但我们可以抱着对于生活努力克服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告诉自己可以行,我能行。风雨之后,可能不会有彩虹,但是一定会有一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依旧在转。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崩塌沦陷,我们要有更远的眼界,莫鼠目寸光。最终到达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彼岸。
好了,今天关于“林中小溪阅读答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林中小溪阅读答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