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荆轲刺秦王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19分的总分,这部分内容拉分特别厉害,得分高的能得到满分,但是得分率低的,也该也就6-8分。学习和备考中,文言文知识点需要梳理积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1

《鸿门宴》知识点

1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却。却,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2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3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4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 短语 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5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6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2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1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3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4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5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6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3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1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 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2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3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4词类活用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5词类活用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

★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文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 (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4、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谣诼谓余以善*(动作名,*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 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 .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 .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 . 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 .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 .蹑履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 ) .自名秦罗敷( )

.谢家事夫婿,( ) .交广市鲑珍,. ( )

千万不复全,( )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 ) 足以荣汝身,( )

便利此月内,( )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字数限制,剩余的三分之二发给你,不过你先把分数给我

急求<荆轲刺秦王>的特殊句式和字词解析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

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⑦。以试人,血濡缕⑧,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⑨。乃令秦武阳为副⑩。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⑾,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⑿,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⒀!今提一匕首入不测⒁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⒂!”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⒃。高渐离⒄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⒅,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⒆,士皆瞋目⒇,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1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2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3。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24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25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26,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27。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28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29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注释:

①〔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

②〔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进一步。这是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③〔拊(fǔ)心〕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④〔盛〕念chéng。

⑤〔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匣子。之,代樊於期的头。

⑥〔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⑦〔以药淬(cuì)之〕把毒药在淬火时浸入匕首上。淬,把烧红了的铁器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⑧〔濡(rú)缕〕沾湿衣缕。濡,浸渍、沾湿。

⑨〔忤(wǔ)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⑩〔为副〕作助手。

⑾〔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⑿〔迟之〕嫌荆轲动身晚了。迟,作动词。

⒀〔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同“返”。竖子,对人的蔑称。

⒁〔不测〕难以预料,不可知。

⒂〔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表示客气,无义。

⒃〔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⒄〔高渐离〕荆轲的朋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渐离因为擅长击筑(竹制的乐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渐离得着机会,用筑去打秦始皇,要为燕国报仇,没打中,被杀。

⒅〔为变徵(zhǐ)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⒆〔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⒇〔瞋(chēn)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21〔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22〔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23〔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24〔振怖〕惧怕。振,通“震”。

25〔比〕并,齐。

26〔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27〔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28〔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动词,后一“使”是名词。

29〔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荆轲奉①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②。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④,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⑤,使毕使于前⑥。”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⑦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⑧。拔剑,剑长,操其室⑨。时恐急,剑坚⑩,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⑿。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⒀;诸郎中⒁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⒂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⒃!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⒄,乃引⒅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⒆。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⒇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1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注释:

①〔奉〕两手捧着。

②〔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③〔陛(bì)〕殿前的台阶。

④〔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

⑤〔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假借,宽容,原谅。

⑥〔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⑦〔发〕打开。

⑧〔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伸、挣。

⑨〔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

⑩〔剑坚〕剑插得紧。

⑾〔还〕通“环”,绕。

⑿〔卒(cù)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卒,同“猝”。

⒀〔尺兵〕指尺寸之兵器。

⒁〔郎中〕宫廷的侍卫。

⒂〔提(dǐ)〕掷击。

⒃〔负剑〕推剑于背。

⒄〔废〕残废,伤残倒地。

⒅〔引〕举起。

⒆〔被八创(chuāng)〕(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⒇〔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簸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21〔劫〕强取、威逼(其订立盟约)。

战国末期,秦并天下,势不可挡。秦军灭韩破赵,大兵直压燕境。燕太子丹使荆轲行刺秦王,以图最后孤注一掷,挽狂澜于既倒。

这篇课文情节曲折,一波三折,而易水饯别、秦廷行刺等场面,又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话等,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荆轲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处险不惊、临难不变的英雄豪气,都表现得十分充分,刻画得细致入微。

为了刺杀秦王,荆轲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这意味着什么?荆轲临死时说道:“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真是这样吗?为什么?

(《战国策》)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送了很多的礼物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 事所以不2、 成者,3、 乃欲以生劫之,4、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判断句。注意“所以……者,乃……也”,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

5、 箕踞以骂曰 “以”的用法同6、 “而7、 ”

8、 卒惶急无以击轲 “以”,9、 连词,10、 表目的。

11、 以故荆轲逐秦王 “以”,12、 介词,13、 意“因为”。

14、 秦王惊,15、 自引而16、 起,17、 绝袖。“绝”,18、 使动用法,19、 “使……断了”。

20、 秦武断阳色变振恐,21、 群臣怪之 “怪”,22、 意动用法,23、 “对……感到奇怪”。

24、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25、 函封之 “函”,26、 名27、 词作状语,28、 “用盒子”。

29、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30、 取之百金 “取之百金”应为“以百金取之”,31、 状语后置。

32、 顷之未发,33、 太子迟之 “迟”,34、 意动用法,35、 “认为……迟了”。

36、 其人居远未来 “远”,37、 形容词作名38、 词,39、 “很远的地方”。

40、 日以尽矣 “日”,41、 通假字,42、 通“而43、 ”。

44、 而45、 秦武断阳奉地图匣,46、 以次进 “以”,47、 “按照”意。

48、 至陛下,49、 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50、 应为“台阶”意,51、 不52、 同53、 于后来对皇帝的称呼。

5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55、 译为“太子和知道内情的宾客们”。

56、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57、 名58、 词作动词,59、 “穿衣戴帽”。

文章分析:

荆轲的“勇”表现在何处?如何表现其“勇”的?

1、 顾笑武阳 年十二杀人——色变振恐

2、 为己解围

3、 倚柱而4、 笑 箕踞 而5、 骂——目眩良久

荆轲的“智”:

a) 私见樊於期

b) 顾笑秦武阳

c) 为自己解围 不d) 畏强秦,e) 不f) 怕牺牲——镇定自若,g) 从容不h) 迫

i) 荆轲有所待

j) 厚遗秦蒙嘉

荆轲刺秦王解析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东汉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石(拓片局部)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浮雕--荆轲刺秦王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现出 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通“猝” 秦王还柱而走 “还”(huán)通“环”环绕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惧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邑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生 乃欲以生劫之: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信 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涕 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 币 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长者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可以 古义:可以用(它);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 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顾 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卑鄙的人 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走 古义:跑;秦王;如: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提 古义:读作dǐ,投掷,投打;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提 古义:投击,如: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 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编辑本段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 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文言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知识点 (速度啊,好的加分)

《荆轲刺秦王》原文

秦将王翦(jiǎn)破赵,虏 (lǔ) 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yè) 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yì)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gāng)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wū) 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lù)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suǐ) ,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 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fǔ) 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hán)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cuì) 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wǔ) 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 yì )冠(guàn)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hè) 而歌,为变徵(zhǐ) 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guān)。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mán)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shǎo)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è),卒(cù)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 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chuāng)。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jī)踞(jù)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一、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 秦王还柱而走

5、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古今异义

1、 秦王购之金千斤

2、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4、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6、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7、 愿大王少假借之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9、 持千金之资币物

10、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三、词类活用

1、 进兵北略地

2、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3、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 箕踞以骂曰

5、 樊於期乃前曰

6、 皆白衣冠以送之

7、 其人居远未来

8、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9、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0、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四、特殊句式

1、 见燕使者咸阳宫

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5、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五、一词多义

1、 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 引

秦王惊,自引而起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君子引而不发

3、 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盖当蓼洲洲公之被逮

将军身被坚执锐

4、 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今其室十无一焉

5、 图

图穷而匕首见

乃骇而图之

不图子自归

6、 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7、 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一樽还酹江月

8、 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土崩瓦解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译文注释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剌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以下是我整理的荆轲刺秦王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注释

 (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2)收:占领。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略:通掠,掠夺,夺取。

 (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5)长侍:长久侍奉。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拜访。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当下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信:凭信之物。亲:亲近,接近。

 (8)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10)督亢:今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11)说:同“悦”,喜欢,高兴。

 (12)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13)遇:对待。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14)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15)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16)善:好好地。

 (17)把:握,抓住。

 (18)揕:刺。

 (19)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

 (20)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握住。

 (21)拊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

 (22)盛:装。

 (23)函封之:用匣子封装起来。函,匣子。

 (24)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25)工:工匠。以药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淬,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体,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26)濡缕:沾湿衣缕。濡,浸湿,沾湿。

 (27)忤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28)为副:做助手。

 (2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30)迟之:嫌荆轲动身迟缓。

 (31)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

 (32)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

 (33)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

 (34)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和送别。

 (35)高渐离:荆轲的朋友。

 (36)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7)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38)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39)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40)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4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42)诚:确实。振怖:惧怕。振,通“震”。

 (43)比:并,列。

 (44)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45)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46)使使:派遣使者。

 (47)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48)奉:两手捧着。

 (49)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50)陛:殿前的台阶。

 (51)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

 (52)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少:通“稍”。假借,宽容,原谅。

 (53)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4)发:打开。

 (55)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指身子向上起。绝:挣断。

 (56)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

 (57)剑坚:剑插得紧。

 (58)还:通“环”,绕。

 (59)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卒,通“猝”,突然。

 (60)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61)郎中:宫廷的侍卫。

 (62)提:掷击。

 (63)负剑:负剑于背。

 (64)废:倒下。

 (65)引:举起。

 (66)被八创: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67)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6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

 通假字  

 奇石——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 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返回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通“稍”。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被八创 被,通“披”,pī,遭受。

 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解衣裸露一臂。今义: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受伤害。

 7、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8、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9、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10、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1、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一词多义

 见

 1.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2.图穷而匕首见:通“现”,露出,现出

 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

 顾

 1.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2.顾笑武阳:回头

 3.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2.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3.为变徵之声:发出

 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 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同上。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的地方。(省略“于”)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 偏指一方,马上。

 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荆轲简介

 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卫人称他为庆卿,而到燕,燕人称他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九歌 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荆轲刺秦王解析)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