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高中历史必修3的1(求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3的1

必修三复习 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必修三8 \' u1 S" q+ }) h: a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c' w8 R" N4 K0 {, v一、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

道家 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3 t$ U+ S) r1 W1 L! `& ^" Y) z

墨家 墨子(战国)

$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

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0 c1 A. p3 T6 P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德治,维护周礼。

' A' K# G9 }! n3 h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了儒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

0 ?! s7 b4 o/ f7 c- O% ~(1)发挥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发挥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出性善论。

(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战国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义”;发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论;提出性恶论。<br>. C* P4 v6 q8 q(2)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8 S& ~6 p9 {8 X/ `<br>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0 ]/ v0 l7 E3 D- A$ B, Z3 J<br>1、为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br>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禁止和儒家相异的学说传播,通过思想统一以维护政治统一;<br>+ Y- O- B( k; R% k* m) m(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

(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经后人概括为三纲五常的观念。

* P% n: \7 J- q4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的局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h+ {5 ]' {( Z$ V$ ^5 x<br>3、汉武帝创建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弘扬了儒家思想必修三复习 知识点整理(人民版)<br>必修三8 \' u1 S" q+ }) h: a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c' w8 R" N4 K0 {, v一、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

道家 老子(春秋)、庄子(战国)

)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3 t$ U+ S) r1 W1 L! `& ^" Y) z

墨家 墨子(战国)

$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

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0 c1 A. p3 T6 P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德治,维护周礼。

' A' K# G9 }! n3 h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发展了儒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

0 ?! s7 b4 o/ f7 c- O% ~(1)发挥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发挥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提出性善论。

(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战国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义”;发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论;提出性恶论。<br>. C* P4 v6 q8 q(2)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8 S& ~6 p9 {8 X/ `<br>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0 ]/ v0 l7 E3 D- A$ B, Z3 J<br>1、为适应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br>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禁止和儒家相异的学说传播,通过思想统一以维护政治统一;<br>+ Y- O- B( k; R% k* m) m(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

(3)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经后人概括为三纲五常的观念。

* P% n: \7 J- q4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的局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h+ {5 ]' {( Z$ V$ ^5 x

3、汉武帝创建太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弘扬了儒家思想。

0 E- I7 V8 e# i0 w7 B。

0 E- I7 V8 e# i0 w7 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的知识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古代文学特色:

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②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③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④ 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⑤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不一样作用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日益瓦解封建经济、封建制度。

启示: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专题四、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①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中,同时,牛顿力学也得到验证。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并不断向前发展。

②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③可见,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生物进化论则把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后者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使命。

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源: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 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

② 改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生活。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总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

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历史必修3知识点 总结 第六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相对论

1、背景:19C,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2、时间:20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

4、影响:

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 经验 所蒙蔽

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③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④是核开发的理论基础

二、量子理论

1、发展:

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

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2、影响:

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

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广 东 高 考 在 线 微 信 平 台 整 理)

三、电脑和网络

1、时间:

20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20C60N美国诞生 网络技术

2、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 和生活方式。

四、生命的奥秘

1、20C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3年 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

1990年 “登月计划”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我国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1997年 克隆实验成功

五、登上太空

1、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登月飞船发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2、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六、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1、内容: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提供环境

(二)东方魔稻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

意义:

1、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2、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 年 “银河–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飞船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

1、意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2、前提条件

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发展科技的历史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③增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

七、新中国的 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含义:根据宪法规定,适龄 儿童 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发展义务教育的 措施 :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八、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 散文 、诗歌、话剧、**、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

①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②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

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

④“三下乡”活动

⑤频繁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相关 文章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六单元)

★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六单元知识点

★ 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0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总结

求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列举先秦时期的儒家代表及他们的思想主张。 列举先秦时期的儒家代表及他们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 : 孔子 核心: 核心:① “仁” 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 “为政仁德”, 仁 以德治民。 以德治民。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伦理观:性相近。 孟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仁政 孟子 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的思想:政治思想:“仁义 王道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观: “性恶论” 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荀子 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2、列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简述宋明理学分别得到哪些新的发展。如何评价宋明理 、列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简述宋明理学分别得到哪些新的发展。 其主张 学? 代表及主张: 1)代表及主张: 北宋二程 二程(程颢、程颐)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 : 二程 主张“格物致知”。 南宋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 “存天理,灭人欲” B、深化“格物致知 C、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 格物致知” 朱熹 格物致知 南宋陆九渊:A、“心即理也” 陆九渊: B、“宇宙便是吾心 C、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陆九渊 明朝王阳明 A、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致良知 王阳明: 致良知”(核心) ;“知行合一” 王阳明 致良知 发展: 2)发展: 北宋时期,儒家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理学。 理学 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心学。 心学 评价: 3)评价: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 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简述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及主张、影响。 简述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及主张、影响。 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 背景: 生(根本原因)思想上:八股取士,程朱理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代表及主张: 代表及主张: “离经叛道”的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黄宗羲:A、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王夫之: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影响: 影响: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 儒学之所以能持续 2000 多年,主要是 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 “ 多年, 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 试联系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儒学的发展。 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 试联系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儒学的发展。 ” ①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使 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分) (3

-1-

②董仲舒揉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家体系; 被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分) (3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分 (3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融合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分) (3 ④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成为封建统 治的官方哲学(3 分) ⑤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分) (3 ⑥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对后世产生深了巨大的影响。 分) (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简述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归纳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及其主张。 、简述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归纳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及其主张。 背景: 背景:A、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 B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主要原因)C 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代表及主张: 代表及主张: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感觉,否定神的意志。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思想核心)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苏格拉底: 2、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异同 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异 时间 背景 性质 14—15C 资本主义萌芽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 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 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反对天主 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 求现世的幸福 把人从封建神学束缚中 解放出来 16C 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 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 治的政治运动。 / 主张信仰上帝得救,否定 罗马教会的绝对权威,国 家权力高于教权。 人们开始打破对罗马教 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 进一步的传播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7—18C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7-18 世纪西欧资产阶 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 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 运动。 理性主义 提倡“理性”,旨在反对 专制、 教权和封建特权, 追求民主、平等、个人 自由和法治社会。 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 了思想准备。

核心 内容

影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1)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研究人及人类社会,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 道德,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起源。 起源 (2)中世纪(5—14 世纪)的西欧,宗教神学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人 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 湮灭。 湮灭

-2-

(3)文艺复兴时期(14—17 世纪) ,思想家们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新的资产阶级文化,主 张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重新闪耀 重新闪耀在西欧的上空。 分) (4 重新闪耀 (4)16 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主张信仰上帝得救,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人文主义思想得到 进一步弘扬。 进一步弘扬。 (5)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 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新的高度。 新的高度 4、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的成就?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的成就?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的成就 文学三杰:但丁—《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 ; 艺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大卫》 ;拉斐尔—《圣母子》 5、归纳 17—18 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及其主张。 、 — 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及其主张。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三权分立学说;著《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社会契约论》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人非工具,主权属于人民;要自由也要自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前期领袖们“向西方学习 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前期领袖们 向西方学习 的主要主张、 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 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洋务派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 ;实践:开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 洋务派 军用和民用企业,开设新式学堂等;特点是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 维新派: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实践:戊戌变法;特点是学习 维新派 西方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激进派) 激进派) 激进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践:开展新文化运动;特点是学西方的思想。 共同之处: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共同之处 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影响

第六单元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最初表现为 1905 年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民报》发刊词正式将其阐述为三民主义 《民报》发刊词 它涉及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是比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民族革命 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和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是比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 三民主义 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内容 新三民主义 反帝反封建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联俄、 新三民主义 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 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合作的政治基础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国民大革命

-3-

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并指出这一学习历程的主流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并指出这一学习历程的主流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一学习历程的主流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派别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时间 19C 四、 五 十年代 背景 第一次鸦片 战争后, 封建 统治危机严 重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清朝 面临内忧外 患 代表 林则徐 魏源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实践 无 目的 重新认识 世界,寻 找寻求强 国御侮之 道。 维护清朝 的封建统 治 意义 启迪思想解 放

地主阶级 洋务派

19C60 年 代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 自强 主张发展民 族工商业; 实行君主立 宪制;学习 西方 反对君主专 制,主张实 行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 制;要求发 展资本主义 经济 三民主义 主张建立资 资 产阶级共和 产阶级共和 国;

开展洋 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历程 的第一步; 有利于西学 的传播。 为后期维新 思想的形成 奠定基础 。

早期维新 派

19C 六 七 十年代

洋 务 运 动 的 王韬 展开; 中国资 郑观应 本主义出现; 西学的传入 等 甲午战争后, 康有为 民 族 危 机 空 梁启超 前严重; 民族 严复 资本主义的 进一步发展 等 民族危机加 深; 资本主义 得到进一步 发展。 孙中山

/

后期维新 派

19C90 年 代

戊戌变 法

挽救民族 危机,发 展资本主 义。

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 是中国近代 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 推翻了封建 帝制;客观 上有利于资 本主义的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19等内容。

12 

高中历史必修三怎么学。

只要上课认真听,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和记住知识点,就能学得很好。

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为政以德”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补充: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史称“百家争鸣”。(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1)思想: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②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③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2)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2、荀子(1)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①被视作儒家异端 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业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1)无为而治(2)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待时而动”、“因时制宜”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需要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人君须仿效天道,行仁政。3、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4、新儒学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⑤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5、新儒学的影响:(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6、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四、宋明理学(一)背景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②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③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新儒学体系(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1)内容: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王阳明)(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3、宋明理学的评价:(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背景: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文化程朱理学导致思想界因循守旧(一)异端思想家李贽主张:(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 (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1)背景:①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②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2)主张:①学术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工商皆本(3)评价:①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泉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黄宗羲)主张:①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②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3.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王夫之)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②他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1、天文学

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殷商时代 日食、彗星(1000)、哈雷慧星(670)和太阳黑子(800)记录领先世界世界最早战国甘德、石申《甘石星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比欧洲早1000多年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地球是圆的′唐朝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子午线的长度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元代郭守敬简仪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2、数学:

时 间发明者成 就世 界 地 位春秋战国′九九乘法口决、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东汉′《九章算术》记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位比世界领先1000多年

3、农学:

时 间作 者成 就世 界 地 位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书元朝王祯《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医学:

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西汉′《黄帝内经》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 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分类法,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5、四大发明:

时间发 明 者成 就世 界 地 位西汉蔡伦(东汉)造纸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唐朝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记载的印刷品北宋毕升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唐宋 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北宋 指南针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1.汉字①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② 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③ 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书法:① 魏晋以前: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② 魏晋南北朝: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篆刻: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③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王羲之虚玄灵动隋 唐盛世气象张旭、怀素狂放不羁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宋 代社会生活丰富多样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追求个性、有意无法明 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强调个性化

2. 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①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彩陶画是杰出代表);②战国时期的发展: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画面动静对照。③秦汉:特色——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④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代表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⑤ 隋唐(雍容华贵)代表作——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 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颇有动感)⑥ 从宋代到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明清: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民俗画的发展宋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材——市井生活特点——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明清:题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4.《诗经》① 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② 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③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5.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特点:句式灵活 代表:屈原——《离骚》6.汉赋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7.唐诗原因:①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代表人物时代特点作品风格流派李白(诗仙)盛唐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由盛转衰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诗史)现实主义白居易晚唐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叙事诗:韵味绵长

8.宋词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代表: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9.元曲: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背景:①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② 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10.明清小说背景:① 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 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 印刷术完善,书坊书肆发展④ 资本主义萌芽,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成就:①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11.中国古代戏曲傩(萌芽)——宋代南戏(形成)——元杂剧(成熟)——京剧(繁盛)“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京剧: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地位: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着奇光异彩。

高三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知识点

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三历史 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知识点1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兴起: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铁木真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高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2、扩张战争:中亚、俄罗斯、印度河流域;灭西夏、金;招降吐蕃,占大理。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元朝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1276年占临安,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三、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齿轮油泵国家的发展:

①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

③唐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

1、中央——

①、中书省: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同时直接管辖河北、山西、山东。

②、枢密院:中央军事管理机关;

③、御使台:监察机关;

④、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既是中央机构,又兼地方行政职能)

2、地方: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省的建置沿用至明清、当代。重要行省:北—岭北;东北—辽阳;江浙(辖闽浙台);湖广(包南海诸岛);西南—云南。

高三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知识点2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 方法 :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 文化 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 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 教育 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三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知识点3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法院兼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为鼓励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罗马法的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三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二单元)

★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2020

★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3的1(求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归纳)

今天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