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纪念馆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城区——历阳镇,以前叫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今和县)刺史时的住所,就是因为他的这首《陋室铭》一举成名。大多数前来游览的客人都是奔着刘禹锡的这篇名作而来。《陋室铭》出自《全唐文 》卷六O八。《陋室铭》已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22课。“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据记载,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门庭“陋室”两字为当代诗人臧克家所题。《陋室铭》由省书法家孟繁青仿柳体书,刻碑。陋室正厅塑有刘禹锡站立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SPAN>“仙山”、“龙池”一带,扩建成了一座“陋室园”。整个园子占地50多亩,山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临流亭、履仙桥等。周围筑仿清镂花墙300多米,正门坐南朝北,牌坊式门楼。2008年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

陋室、孔庙、镇淮楼、四牌坊和文昌塔,原是古和州保留下来的五大历史景观,和县县政府决定以这五大景观,打造一条长 1.5公里的仿古街。如今改造后的刘禹锡纪念馆免费对市民开放。

陋室的来历

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刺史。

按唐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厢之房。但和州的策知县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让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山清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题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