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国际歌被禁了?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国际歌被禁了?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国际歌完整版歌词(国际歌创作背景是什么?)

国际歌完整版歌词

歌曲名:国际歌

作曲:皮埃尔·狄盖特?作词:欧仁·鲍狄埃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乾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的歌曲。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 ;20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并在1944年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党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的中文版《国际歌》。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唱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际歌

汉语版<<国际歌>>是谁译的?

《国际歌》

《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汉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871年5月28日,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导致革命失败。全城开始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面对着这一片白色恐怖,法国诗人鲍狄埃(1816-1888),怀着满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本曲那气壮山河的歌词。

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诗歌集出版后的第二年,法国北部工业重镇里尔市的工人合唱团,委托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为这首诗谱曲,三天之后歌曲完成。 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瞿秋白

瞿秋白的俄文名字是“战胜恐惧、克服困难”,原号雄魄,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个破落的士绅之家。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申为“秋白”。他自幼多病,读书却非常用功。9岁入常州冠英小学,尚未毕业就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喜欢议论时政。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他在宗祠门上悬挂一只白灯笼,上面书“国丧”两字,表示了对革命结果的失望和不满。

从外表看,瞿秋白完全像一个文弱书生,并长年患有严重的肺病。青年时的志向只是做一个报人和学者,然而革命大潮却一度把他推到党的主要领导者位置上。其间,既留下了光辉的业绩,也因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犯过盲动错误。

瞿秋白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生长在苦难的中国。他想借用外来的“天火”燃烧并改变整个社会。五四时期,他最欣赏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名言:一次暴动胜于数千百万册书报。当十月革命后俄国内战不已时,他却主动奔赴那里。虽然看到俄乡因饥荒已成“饿乡”,但他认为只有这种革命才是改变贫困和落后的动力。回国后,他在党内最早成为武装斗争的大声疾呼者,并从他那病躯中吟诵出《国际歌》的强劲旋律。

瞿秋白在党内素有才子之称,是第一个把《国际歌》正式译成汉语的人。1920年,瞿秋白旅俄途经哈尔滨时,在参加俄国人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上首次听到此歌。1923年春夏之交,瞿秋白把这首歌译成汉语。此前,虽有耿济之、郑振铎(都是瞿秋白在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同学)以《第三国际党颂歌》之名对此歌做过翻译,却因没有附曲无法传唱。

瞿秋白将从法文译来的词和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的《新青年》复刊号上,《国际歌》才在社会上传唱起来。现行的中文《国际歌》歌词由萧三于60年代初再译定稿,但其中“Internationl”(英特纳雄耐尔)一词保持音译不变首创于瞿秋白。

1935年初,中央苏区陷落前夕,分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护送瞿秋白、何叔衡等不便打游击的人向闽西突围,想从那里再化装去上海。途中遇保安团截击,瞿秋白因有严重肺病无力奔跑被俘。起初,他自称只是医生,并在监房内寄信给上海的鲁迅,望能设法保释。正当办理有眉目时,同行被俘者中出现叛徒,供出他的真实身份。

国民党中央随后派人来,声称可不必发表反共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对这种貌似保全面子、实则要他放弃政治原则的条件,瞿秋白断然拒绝。蒋介石见劝降不成,下令处决。

囚禁瞿秋白的国民党师长宋希濂是他在上海大学的学生,为表示一点对老师的尊重,送瞿秋白出监房并置办了酒席。瞿秋白神色自若,走到一处草坪上坐下,说了一句:“此地就很好”,然后平静地让宋的护兵从脑后开枪。宋希濂从战犯管理所被特赦后回忆说,瞿秋白临刑前唱起了自己翻译的《国际歌》。

《国际歌》深深吸引了瞿秋白

1920年,瞿秋白应《晨报》社的聘请,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莫斯科考察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途中滞留哈尔滨。11月7日,他应邀参加哈尔滨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大会。当时,会场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主持人宣布开会时,全场高呼万岁,大家全体起立,群情激昂地高唱《国际歌》。这是翟秋白生平第一次听到《国际歌》。那贯注了彻底革命精神的歌词,以及充满激情的豪迈雄壮的旋律,使瞿秋白耳目一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列宁曾高度评价《国际歌》,他在《欧仁?鲍狄埃》一文中指出:《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瞿秋白被《国际歌》深深吸引住了。

到了苏联后,霍秋白在采访过程中,在工人集会上,在国际大会上,屡屡听到大家引吭高歌《国际歌》,他自己也学会了俄文的《国际歌》。

回国后,瞿秋白于1923年1月15日下午,在高师大礼堂,由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举行的纪念德国共产主义者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殉难4周年大会上首次公开当众演唱《国际歌》。

《国际歌》飞遍中华

为了使中国人民也能歌唱并广泛传播《国际歌》,同年五六月间,瞿秋白住在北京的堂兄瞿纯白的家里,按照《国际歌》原文(法文)的词曲,把它译配成汉语词曲。他在堂兄家的一架小风琴上,一面按谱弹琴,一面试唱汉语的译词。

《国际歌》法文歌词中的internationale(“国际歌”)这个单词有5个音节,如把它意译成汉语“国际”一词就只有两个音节了。两者相差了三个音节,唱起来就很不顺口。瞿秋白反复吟唱,再三琢磨,最后决定将其音译成“英德纳雄纳尔”(现译为“英特纳雄耐尔”)。现在的《国际歌》的译词,虽已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且与瞿秋白当年的译文有较大的不同,但其中对“国际”一词的翻译,仍保留了瞿秋白的音译的手法。

1923年6月15日,由瞿秋白主编的《新青年》季刊创刊号出版,上面刊登了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的歌词,但未署名。瞿秋白在《国际歌》歌词前的附言中表达了他翻译《国际歌》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令中国受压迫的劳动平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

6月20日,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到黄花岗烈士墓前举行悼念活动。由瞿秋白指挥,大家高唱会议期间学会的《国际歌》。中共三大在《国际歌》的歌声中胜利闭幕。

瞿秋白把世界无产阶级的《国际歌》从国外唱到了国内,使《国际歌》从国外传播到国内。在北平时,他把自己翻译的《国际歌》教给亲友和爱国青年唱;到上海工作后,他教党内的同志、工人和学生们唱;在广州,他教工人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同志们唱。

1924年5月5日,上海大学举行马克思诞生106周年纪念会。在会上瞿秋白发表了演说,并与任弼时一起引吭高歌《国际歌》。雄壮的歌声点燃了与会者的激情,台下会唱这首歌的学生们也放声歌唱起来。台上台下雄壮嘹亮的歌声使会议的气氛达到高潮。

瞿秋白不但翻译、介绍和传播《国际歌》,更可贵的是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国际歌》,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贯彻了《国际歌》的深刻内涵和革命精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鲜血和生命唱出了《国际歌》的最强音和最高昂的旋律。后来,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的一段批注中高度评价了瞿秋白,赞扬他“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党的会议是否必须播放国歌与国际歌

召开党员大会,开始前全体党员唱《国歌》,会议结束时奏《国际歌》;党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闭幕时放《国际歌》,是我党成立后约定俗成的惯例。

歌词和旋律能够给人以坚定、不屈的感觉,代表着***人不变的共产主义信念,与党的最高理想相契合,能够鼓舞人心。在革命时期,曾经激励很多人奉献一生。

扩展资料:

通常情况下,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中纪委全会的开幕式奏国歌,闭幕式奏国际歌。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

国际歌创作背景是什么?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扩展资料

社会影响: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译。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国际歌》还是中国***全国代表大会的演奏歌曲。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

百度百科-国际歌

《国际歌》的原创者是谁?

狄盖特于1848年10月8日出生在比利时根特城工人家庭,后全家迁居法国里尔。7岁就进工厂做童工,12岁才进工人夜校。他很聪明,16岁考进了里尔市立艺术学院的夜学部,学习绘画和音乐,18岁获得学院的音乐一等奖 。他终于成了业余的工人作曲家。狄盖特拿着这本诗集,回到家里一翻开,立即被吸引住了,特别是那首《国际歌》,他更加喜欢。他觉得那首歌词很适合于写成合唱歌曲。歌词激励着他,他以满腔的激情,一夜不眠,谱成了那首气壮山河的曲子。第二天晚上,他在一个酒馆里试唱。6月23日,他在卖报人的庆祝会上正式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接着以狄·盖特假名出版,印了6000份。《国际歌》出版不久,就遭到统治阶级的迫害,发行人因为这首歌被判刑。狄盖特一生清苦,1932年9月26日病逝。但是,不管统治阶级怎样禁止和迫害,这首歌还是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

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正式场合播放时间各是多少秒?

国际歌为:四分三十七秒。义勇军进行曲为:两分七秒。

《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的歌曲。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 ;20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并在1944年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党歌。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扩展资料

《国际歌》原版有六段歌词。1906年,将《国际歌》译成俄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柯茨,只选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3节。随后俄文版《国际歌》一直就只有三节歌词。因此流传较广的中文译本(萧三版)的《国际歌》也只选用了三节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百度百科-国际歌

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

国际歌 创作历史背景是什么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扩展资料

1、歌曲鉴赏?

《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该歌曲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

《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

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

2、社会影响?

对苏联:

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

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 Yakovlevich 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国际歌》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了这一作品。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直至1944年,苏联政府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作为苏联的国歌,同时把《国际歌》作为苏联***的党歌。在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歌》成为俄罗斯***的党歌。?

对中国: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百度百科 ——国际歌

殷承宗的艺术成就

“黄河”钢琴协奏曲以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为主要素材,由殷承宗主持创作并担任首演钢琴演奏的音乐作品,“文革”时期开始风靡全国,为八个样板戏之一。1969年黄河钢琴协奏曲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作汇报演出时,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聆听。演出过程中,周总理一直打着拍子,最后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喊出“星海复活了!”

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从中央乐团到中央音乐学院来看大字报。殷承宗有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之经验,便想在“钢琴革命”的步伐上再迈出新的一步。这时中央音乐学院二楼西墙上,正有陈莲女士的大字报贴出。(陈莲于1964 年上书毛泽东,获毛支持,批复“信是写得好的。”之后,江青曾接见她。)

陈莲在此大字报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对她说:“《黄河大合唱》很有气势,可以写成钢琴协奏曲。”后来,殷承宗便向江青写信,拟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写为钢琴协奏曲。江青阅信后批复:“很好。《黄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词。”光未然的歌词,当年启发了冼星海的创作冲动与灵感,今天也同样启迪和萌发《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组成员的想象力和乐思。

《黄河》创作组从1969年2月成立之后,成员曾有变化。杜鸣心离去之后,殷承宗从中央音乐学院借调了作曲家盛礼洪先生来主持乐队配器工作。本文作者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专职从事钢琴教材创作,以往和殷在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方面,志向较合,这次他费了不少力气,把他借调到中央乐团做搭档。

许裴星则是刚刚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的年轻钢琴伴奏演员,曾是殷的学生,殷留他在组内,请他协助一些事务性工作,亦部分地参加创作组的讨论。后来几个月中,青年钢琴家石叔诚也部分地加入到创作组的活动中,因为他是担任《黄河》钢琴协奏曲的B组独奏演员,了解《黄河》创作意图,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该作品。他们二位凭年轻人的聪慧敏感,也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不过他们并不担任任何实际创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组建《黄河》创作组的过程中,又请来另一位女士刘庄。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严良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能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和殷承宗的另一部作品《钢琴伴唱红灯记》一样,钢琴协奏曲《黄河》取得了巨大成功,殷承宗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殊荣,1973年被提升为中央乐团领导,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文革”结束后,殷承宗作为该作品的第一作者、又是演奏者,被戴上“文革红人”的帽子,被当作“四人帮在中央乐团的代表”受到政治审查,作品被禁演,钢琴不准摸,直到83年,才结束审查,但仍然不准演出。无奈之下,殷承宗只好带着他的《黄河协奏曲》谱离开了中国,到美国定居。

1983年9月28日,殷承宗以该曲为保留曲目在全美最著名 的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首次独奏音乐会,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震惊了,音乐专家震惊了,世界著名乐团震惊了——中国竟然还有如此艺术高度的音乐!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部来自东方的红色中国之音乐作品。

但是也有美方部分人士就《黄河》结尾处的《东方红》和《国际歌》旋律要求中国方面进行修改。殷承宗说,《东方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黄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在台湾演出也不会删去。在原创者殷承宗的坚持下,《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得以保留。此后,在各种音乐会中,《黄河》逐步在欧美西方国家演出,就这样,《黄河》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中国交响乐在世界乐坛上争得了她应有的地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对该作品却正在大力鞭挞,因为是“文革样板”,似乎就应该打入冷宫。八十年代后期,随着《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扩大,在一些访问演出中,中方不安排这个曲目已经成为一种难以解释的尴尬。在文艺作品中尽量避讳明显的毛泽东印记和“革命”内容是当时的社会氛围。在此情况下,根据一些人的授意安排,石叔诚对该作品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主要是针对第四乐章高潮时的《东方红》音调和《国际歌》的旋律。也就是用“石叔诚版”(即第四乐章中之“东方红”版改用“黄河颂”版,后来人们将“东方红版”称为“殷承宗版”,而将“黄河颂版”称为“石叔诚版”。

这样,在国际和国内的演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听众的迷惑及音乐界人士的置疑,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此后,国内在90年代初陆续出现“文革样板戏”复出热,社会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色彩,各种观点并置交锋,“一边倒”的情况有所改变,重新审视文革时期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不顾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陆续复排上演。尴尬已经形成,文化部对上述现象保持了低调,但《黄河》在国际上得到的盛誉已经引起音乐界许多人的注目与深思。

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多次派人与殷承宗联系,恳请他回国参与纪念活动的演出盛典。

就这样,殷承宗当年酸楚地带着《黄河》被迫出国,而今却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被邀请回国做了几场演出,当时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听到主持人报幕时,殷承宗忍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

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也是全球销量最大的中国严肃音乐唱片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即使100年内,国内也不会有超越《黄河》的经典钢琴曲目了。 在创作钢琴伴唱《红灯记》继而钢琴协奏曲《黄河》成功之后,殷承宗希望进一步创作中国作品,好让钢琴有开独奏会的机会。

殷承宗获准组成由他和储望华、刘庄、黎英海、杜鸣心、王建中等人参加的写作组,专门写钢琴独奏的曲子。他和写作组部分成员连同钢琴搬进当时正在整修不对外开放的北海公园里靠湖边的一栋设施简陋的小屋,室内没有自来水、煤气、厕所,要自己挑水,生炉子和使用室外公厕。但那里非常清静,任由你想弹什么曲子都可以,弹到深夜都没人理。殷承宗和他的同伴在北海整整住了一年,是他们创作丰收的一年。

写作组选定了《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能代表中国音乐精华的一些古典,拜访了多位琵琶演奏家,连国乐老前辈杨荫柳、曹安和都访问过,收集了许多资料,听了大量录音,他们用五线谱把每一个音符,滑音,指法重新整理。就这样,殷承宗埋头钻研了一年国乐,和写作组一道写出《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三六》、《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曲子,又去到陕北采风,写了陕北民歌组曲,殷还把钢琴伴唱《红灯记》的两段改写为钢琴独奏曲,杜鸣心把《红色娘子军》写成钢琴组曲。经过两年的努力,汇集成一个多小时的作品,送交文化部审批。没料到完全按照琵琶指法那种演奏方法写出的《十面埋伏》竟然没能通过审批。《十面埋伏》因而被埋伏了十年,直到1983年才得到首演机会。

国际歌完整版歌词(国际歌创作背景是什么?)

好了,今天关于“国际歌被禁了?”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国际歌被禁了?”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