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ldquo 赳赳老秦 rdquo 是什么意思?”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战国时期的七雄中,哪个诸侯国家创业最艰辛?
战国时代,诸侯兼并战争愈演愈烈,诞生了齐楚韩赵魏燕秦七雄,他们合纵连横,互相攻伐,最终秦国一统天下。
战国七雄中,哪个诸侯国创业最为艰辛?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国七雄的创业历程。
周武王灭商后,创建了分封制,大量分封诸侯,其中最多的就是同姓诸侯。周武王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燕国出身也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高贵的诸侯国;
齐国则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地,齐地地处东方,周天子给予齐国东方的征伐大权,再加上齐地富饶,齐国发展很快;
而三家分晋,产生的魏国和韩国都是姬姓,也都是和周王室有关的王族后裔,从身份地位上来说,也扯得上是周天子的远亲;
三家分晋的赵国,虽然身份上并不像燕、韩、魏等国一样和周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创业之初,也算万乘之国;
再看看南方的楚国,在周成王时被封为子爵,虽非王族贵胄和功臣,也算一方诸侯,借着汉中平原发迹,实力越来越大,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国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
而秦国就不同了,因为秦人中的一部分人曾参与武庚的三监之乱,遭到周朝惩罚,贬为庶民。从此近百年,秦人一直受到周朝的打压,秦人地位低微,甚至可以拿来买卖。
秦人部族在非子及之后,成为周王室养马人,并负责对抗西戎,直到此时,秦人才开始得到周王室的重新重视。
后来,周平王东迁,秦人护送有功,才被封为诸侯,关中被戎狄不断侵扰,周王室已经没有能力收复失地,索性赏给了秦人。
直到此时,秦人才算成为真正的诸侯国,秦国立国后,西戎强大,秦人与西戎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不断征战,秦国多位国君就死在征战西戎的战场上。
秦人经过百年的发展,到秦穆公时,才取得对西戎的决定性胜利,称霸西戎,秦孝公之后,秦国才真正走向正轨。
可以说,不管是出身,还是地理位置、发展历程,秦国的创业都最为艰辛。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句秦人老歌和秦风,生动的诠释了老秦人的创业不易。
一寸山河一寸血,秦国的土地,都是经过秦人几代、乃至几十代不断努力,一片一片打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秦人的生存危机和不断征战,才塑造了秦人的英勇善战,并在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笑到最后。
为什么实现大一统的是秦国,而非其余六国呢?
如果我们客观一点来看,周厉王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尝试中央集权的君主,他的很多政策,如国有化山林、言论控制、卖官鬻爵、穷兵黩武,都是中央集权的努力。
东方的几个大的诸侯国,已经不来朝贡周天子了。周天子因为岁岁出征,国库早已入不敷出。东夷和蛮族几次三番打到了洛阳近郊,因此周厉王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的经济。
(国人暴动)
周厉王的改革是在一个有贵族民主政治传统的王畿地区,因此遭到失败。这场失败的改革,直到几百年后,在战国时才再一次被触发。
在战国之前,诸夏国家的国君其实都是族长。这些家族开枝散叶,逐渐兴建更多的城邑。这些城邑通过宗族的关系,隶属于族长。因此,这个时候的国家,一个族长的能力和威望非常重要。因此春秋时的国家,都是贵族城邑的联盟,君主的个人军政能力是历史上某一个时期的最大变量。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民族融合的完成,国野分别不再明显,这个时期已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为了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变法,国君都在寻求法术制度,来向国民征收赋税、编练军队、修筑道路等。以孔子隳三都为例,国君开始想方设法摧毁贵族的势力,完成政令的统一。然而也和孔子所在的鲁国一样,很多诸夏国家因为封建贵族势力过于强大,摧毁他们的权势的努力并不成功。
(春秋是君主争霸)
因此诸夏国家的国家政治改革,是以日益紧迫的边境危机来胁迫国内贵族妥协,为了换取他们的支持,保留了相当程度封建贵族特权。这些大贵族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兴地主,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国家赋税和军政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君的任何增强国家军政实力的措施,都会被看成?国进民退?的敲诈勒索。当然了,这个?民?可不是自耕农、奴隶,而是贵族。
秦国是边缘势力,在春秋时曾出现过秦穆公(个人军政能力很强)称霸西戎的盛况。进入战国后,当诸夏国家纷纷变法增强国君权力时,秦国还在延续着穆公时代的贵族政治,即所谓的老秦人。这些人依然如之前一样?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可是这些氏族子弟,在与一个国家对抗时,在资源调度方面,天然处于弱势。因此秦国被魏国压着打了80多年,差点亡国。
(战国是列国争雄)
秦国遍求贤人,有卫鞅入秦,游说以法家之学,要在秦国变法。由于秦国尚处于春秋模式,与诸夏国家相比落后了一个时代,常常被诸夏国家称为鄙夷小国。
正如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在工农业都比较薄弱的俄国一样,传统阻碍势力的弱小,使得秦国变法极大扩大中央权力变成了可能,秦孝公为此还特定组建了3000人的护法队。因此,与六国相比,秦国的变法更为彻底。20年后,新法已成,秦国反而在政治制度要比六国还要先进一个时代。秦国的郡县制度贯彻的更为彻底,相同的国力下,秦国政府能够控制的资源远多于山东六国。
“长安”这个名字那么好听,为何改成了“西安”?
长安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还带着那种古老的奢华味道,如同?未央宫?一般。这个名字寓意非常的豪迈,?长安?,天下长安,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美好祝愿。而且我们一提到长安,就想起曾经的那些?封狼居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投笔从戎?、?虽远必诛?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可以说,长安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文化,而且还是历史。它的身上铭刻下了汉朝、隋朝、唐朝的兴衰荣辱,把自秦以后的千年历史都浓缩进了2个字里面。可是为什么长安会被改成如今的?西安?呢?大家听都能听出来,长安是长治久安,是天下之安,而西安则是西边的安定,比起来要小家子气的多,是谁将长安的名字改了?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恩怨呢?
长安自从汉朝建都这里之后,后面一直作为中国的都城之一,前秦苻坚也建都这里,后来隋文帝混一天下,在汉长安的附近修建了隋长安,唐朝又在附近修建了唐长安,总而言之他们都在长安附近,而且都叫长安。灾难的发生是始于唐朝末年的,由于唐朝的统治者逐渐腐朽,内战不断,从李世民开始皇族之间的互相争权夺利就没有中断,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唐朝的人内乱助长了外部势力的成长,许多曾经的藩属国也开始割据称王,最后连唐朝自己的官员?节度使,也开始自己称王称霸了。这导致底层人民受到了无穷无尽的苛捐杂税,许多老百姓都面临着饿死的命运。于是一轮又一轮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黄巢起义。
黄巢出生于公元820年,那时候距离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天下乱成一锅粥。黄巢一开始也是个?三好学生?,曾经还在几岁的时候就写下了名诗《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但是长大后一腔文采的他却屡考不中,看到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大官权贵却酒池肉林,黄巢忽然愤怒了。他开始讨厌唐朝这个国家,他甚至开始憎恨、仇恨。于是揭竿而起,在公元875年愤而造反,公元833年左右,他攻入长安,因没能守住,又要撤退。他想到那些达官显贵又要入住长安,给大家带来灾难,于是一把火点着了长安。
在五代时期,长安又多次被大火焚烧,虽然不至于将这座古老的城池彻底烧毁,但是却也将昔日繁华的都城烧得遍体鳞伤,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灿烂。到了宋朝赵匡胤时期,他曾经多次想要修复长安,并且迁都长安,因为在绝大多数当时的中国人眼里看来,只有在关中、在长安建都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名正言顺。
然而赵匡胤最终没能迁都长安,被一场?烛光斧影?终结了性命。他的继任者赵光义没有他那样的雄心壮志,最终形成了宋朝偏安一隅的格局,再也没有迁都长安的格局。宋朝的重文轻武和软弱无能,导致它被元朝灭亡。元朝建立之后,对长安这个地方十分的不喜欢,那里的人是?赳赳老秦?,那里的地是?旧汉故地?,那里充满了复国主义的危险。
于是忽必烈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到那里做?安西王?,希望他能彻底的镇压关中龙脉,能够彻底的断绝复国主义的危险。然而可惜的是,安西王很快就造反了,元朝镇压了他们,然后改?安西?为?奉元?,意思是尊奉元朝的统治,希望以此来断绝那里的危险因子,来求得元朝的天下永固。
1368年,朱元璋起兵推翻了元朝,作为一个?复古派?,朱元璋非常想把都城迁回长安,因为那里是无数中国人眼中的?帝王乡?,也是中国风水上的帝都,他曾经多次派太子朱标前去考察,并修缮古长安城。但是毕竟当时天下还不太平,朱元璋并没有来得及迁长安,反而把?奉元?改成了?西安?,毕竟那时候都是明朝了,当然不可能?奉元?了。
而后来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把都城迁往了北京,从此长安就变成了西安,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昔日的长安不在,今日的西安依旧,只是却没有了曾经的那份豪迈的味道。
好了,关于“ldquo 赳赳老秦 rdquo 是什么意思?”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ldquo 赳赳老秦 rdquo 是什么意思?”,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